企业内部控制英语论文
Research on Stylistic Meaning of English Words
Written by: Zhao Xiaojuan
Supervised by: Fu Weixian
English Department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September 2009
目录
一、导论………………………………………………….…….….1
(一)词汇文体意研究的目的……………………………..………..….2
(二)词汇文体意研究的意义………………………………..……..….4
(三)文章的组织结构……………………………….………….………4
二、文献综述………………………………………………………….…..…5
(一)文体学的基本概念……………………………..…………….….7
(二)文体学和语言学习者之间的关系…………………..…….….…9
三、 词汇的文体意…………………………………………………..………..10
(一)同一词的不同意思产生不同文体意…………………..…………10
(二)同义词的文体意…………………………………….….….……...11
四、不同词汇的选择产生不同的文体意……………………………..…..…12
(一)普通词汇…………………………………………..………..……..12
(二)正式词汇…………………………………………..………………13
(三)非正式词汇………………………………………………..………14
(四) 词汇的正确选择………………………………..………..………15
四、 总结……………………………………………………..…………………16
参考文献…………………………………………………………………………17
对英文词汇文体意的研究
一、导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相互交流的加深,英语几乎在各个国家的各个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也不例外。英语学习中,让我们学生最头疼也是最致命的莫过于背单词了。我们说背单词,不仅要知道它的读音、正确的拼写,还要知道它的正确用法。英语的学习不是盲目的,不仅仅是单词的累积,我们还要知道它们的正确用法,如何在交流中运用自如,要不然学英语还有什么必要呢?然而不同的词汇有不同的意思,有不同的用法,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文体意,有时同一个词由于不同的意思,也就有不同的用法,用在不同的地方也将产生不同的文体效果。据某个调查研究,在中小学英语学习中,其中有一半的同学存在“单词困惑”以至于想放弃对英语的学习,而英语的重要性又让我们同学不得不重拾信心。本文将从词汇的文体意,对于同义词的文体意、不同词汇的文体意、正式词和非正式词的文体意给予相应的阐述,帮助同学们解决“单词困惑”,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更轻松,对词汇的用法了如指掌,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countries deeper and deeper , Englis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lmost in all areas of each country , so it is in China . And the most terrible thing for our students in English studying is how to remember so many vocabularies . As we know, remembering vocabulary is not only know it’s pronunciation, correct spelling, but also know how to use it correctly.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learn English well, because it’s not just the words cumulative, we also need to know their correct use and how to make it useful when we communication with each other. If not, what necessary for us to learn English? However, different words have different stylistic meaning, different use and it may have different stylistic meaning when use in different places. Sometimes as the word has different meanings, different uses, so it will achieve different stylistic effects. According to a survey, almost half of the students have the problem of “Word Confusing” during their English studying in primary and junior schools so that they want to give up the English. But for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in nowadays, students have to learn it though they feel terrible. As for this reason, this article will from the stylistic meaning of words such as synonym’s stylistic meaning, different words’ stylistic meaning, formal and informal words’ stylistic meaning give our students some help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ord Confusing”, so that they can more relaxed and confidence when they learning English.
(一) 对英文词汇文体意研究的目的
文体学是一门应用语言学科, 描写各种语言变体的文体特征。文体学关心语境与语言形式间的关系、语言成分的意义与效果、以及语篇的连贯和整体风格等,
而这些正是外语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将文体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外语教学将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使他们增强语感 ,在理解时做到见木也见林,在表达时做到准确恰当, 从而有效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新课标》(以下简称《课标》)中要求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
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1]
根据《课标》中对老师授课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可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接受能力,有的接受能力较好,而有的相对来说较慢,对英语词汇的文体意研究与学习,可以使接受能力好的同学不会因为接受能力慢的同学而放慢自己的学习进程,他们可以进一步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了解更多的知识,不会因为单词的不理解和错误运用而烦恼,同样的,学习接受能力慢的同学不会因为课堂上的一知半解而苦恼耽误后面的学习,他们也可以自学,无论是在课下、学校还是在家中,他们都可以无时无刻的锻炼自己的能力。甚至会慢慢的赶上并超过学习能力好的同学。
另外,对词汇文体意的学习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开拓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对词汇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外国文化,欣赏外国文学的美。
除此之外,对词汇文体意的研究还能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在中小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在中学英语的教学中,作文总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姑且抛开跑题和单词拼写错误来说,其中对单词的运用就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作文中,有的学生用对了词,可是语法意义不对;有的语法结构注意了,可是词用的不合适;还有的既没有用对词有没有注意它的语法意。了解词汇的文体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词语,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另一方面,可以让文章看起来更有“质感”,瞬间蓬荜生辉。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只有让学生先解决基础问题—“单词困惑”,才能逐步产生学习兴趣。学习英语就像是我们走路,而“单词困惑”就像是我们走路时不小心掉进鞋里的一颗石子,虽然可以勉强地慢步前行,但是却要忍受着石子磨砺带来的痛苦。也许开始可以忍受,但当路变得更长更远,速度加快的时候,有石子磨砺后的小泡变成流血,进而进入脚掌里,你还能继续无忧无虑的前行吗?只有脚舒服了,我们才可能越走越快,并且不忘在行进的同时错过路边的风景。
(二) 对词汇文体意研究的意义
首先,对词汇文体意的研究是符合我们中小学教学目标的。所谓教学目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目标是指一门课程目标,这里指中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标。狭义的目标可以是指一个阶段、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目标[2]。我们认为,第一,中学英语是基础教育,它有别于职业教育和短期培训。前者主要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为以后从事某一专业的工作打好基础。后者 一般有一些具体的目标,它专业性强,以速成、强化为主。第二,我们认为初高中两个阶段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初中是英语的入门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及简单的阅读技 能,还应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在这个阶段,要让学生掌握准确的发音,它是说的基础。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词汇。由于只有句子才能真正完整地表达意义,因此让学生在句子中学习单词是可 取的。而且,这些句子必须是地道的英语。在高中阶段,学生已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和初步的阅读能力,应侧重培养他们的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起初用于阅读的材料最好是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小故事、幽默文章,以及有关英语民族文化背景的知识,如忌讳、 同龄学生的情况等,然后引导学生适当阅读一些浅易的科技文章,介绍一些实用写作材料(如书信等)。所以对词汇的文体意学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词汇文体意的运用对于老师来说,他们可以更好的讲学,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理解课文中的疑难点,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游刃自如。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更快的理解课文,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文章的结构组织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英语词汇的文体意,同时对词汇的文体意对英语教学影响也给予了相应的阐述。这篇文章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分三节,从文章的研究目标、研究意义和组织结构给予了介绍;文章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并分别从文体学的基本概念、文体学和语言的关系以及文体学和语言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给予相关的阐述;文章的第三章是讲词汇的文体学意义,分两节讲,第一节讲词汇的不同意思将产生不同的文体意;第二节讲同义词的文体意;第四章是不同词汇的选择将会产生不同的文体意,其中分为普通词汇、正式词汇、非正式词汇和正确选择词汇三节;文章的第五章也就是最后一章是对全文的总结。
通过这几个章节的描写,主要和最终的目的是想反映出对词汇文体学意义究
意义、目的,以及其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一) 文体学的基本概念
我们常在报纸或在杂志上看到这样的字眼儿“文体学”,那么什么是“文体学”,“文体学”和那些事物有关呢?
文体学,一译风格学,现大都译为文体学。它是一门研究文本体裁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介于语言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方兴未艾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
文体学是一门研究文体的学科。就像秦秀白《文体学概论》[3]所说:今天,我们对“文体”的理解常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文体指文学文体,包括对作家创作风格的研究;广义的文体则包括各类文体,如:使用中的任何语言变体 ,简称语体 ,如日常对话、演讲、广告、政论、新闻报道、业务信函、法律文件、科技报告和外交文书等。 当使用不同的语体时,就需要我们运用相对应的语言,因此“思维方式”和“文化概念”的不同,也就意味着我们所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不论是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还是用传统的分析方法来探讨文体问题,其研究对象是一致的,即如何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语言,使言语交际具备最佳的表达效果。言语交际中的表达效果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它首先取决于一个人的语言基本功。语言基本功既包括对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掌握和运用,又包括对各种语言成分所具有的文体功能的了解与鉴赏。前者涉及到能否正确使用语言的问题;后者则关系到能否恰当使用语言问题。语言使用中的“正确性(correctness)”是不能代替言语交际中的“适合性(appropriateness)”的[4]。
除此之外,“文化概念“的不同,也就会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中国学生一般认为,学英语就要学好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所以有很多同学经常这样问老师:“老师,我的语音、语调perfect(完美的),我的语法accurate(精确的),我的词汇量huge(巨大的)。我的英语可以算是优秀了吗?”事实上,即使是词汇量非常大,语音、语调、语法都没有问题,也并不能表明这个人的英语水平高。英语学习还要加上一个元素一一文化。所以有一些同学在课堂上表现很优秀,但是到了真和老外沟通的时候,却"quite at a loss"(不知所措),这是由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下面我举两个例子。比如说某老师同学们讲了两个半小时的课,就会有同学说:“老师,您辛苦了!”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会认为这个学生很懂事,很体贴人。而作为老师也会感到很欣慰,因为自己的付出有来自学生的问候和关心作为回报。但是,如果讲课的是一位美国教授,下课后有学生对他说:“老师,您辛苦了!”他会认为这是对他智商的一种侮辱(an insult of his intelligence)。他会想:“难道我一个堂堂的教授连两个半小时的课都讲不了吗?”他会觉得你是在怀疑他的能力.是在讽刺他、侮辱他、打击他。那么在英语中这种问候应该怎么表达呢?应该说"Did you enjoy your class ?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除了语音、语调和语法外,文化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即使把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翻译了过去,但是文化上不对等,也是不行的。所以说,要学习一种语言,首先意味着要学习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表达的时候才能做到既准确,又得体。
(二) 文体学和语言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文体学处于一个较高的学科层次,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等性质[5]。对于不同的说话人,同不同的人说话,都会有他们各自不同的语言。如散文家朱自清,他的语言朴实、自然、清新、优美,素以充满至情而著称,就像他的为人一样;再如伟大的文学家巴金,他的语言总是那么深刻隽永;还有诗人郭沫若,他的诗总是那么优美,让人流连忘返。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各自的“文体意识”不同。
那么什么是“文体意识”呢?用我们中国的一句俗话来说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是要根据不同对象来确定自己的表达方式。比如说,我对于老师来说是学生,对于父母来说是女儿,而对于学校里的同学们来说又是同学。在这些不同的人面前,我有不同的身份,也就应该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与他们交流。我们在说汉语时为了适应不同的说话对象都会自然地调整自己,学习英语也要注意这种“文体意识",否则,即使你说话没有语言上的错误,人家也会觉得你的话不得体。比如说,刚上大学时的第一节课,由于紧张上课时忘了带笔,看到旁边的同学带有多余的笔,如果我想也没想就像对老朋友一样的说“Borrow me a pen”,人家不仅会被你吓到,还会觉得你这个人很没修养,另外如果人家不愿意借给你,你又要怎么收场呢?于是我探索性的说了一句“Would you please borrow me a pen?”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虽然使用的语言不一样,但是目的和功能是一样的。我经常有意识地听人家说话,当然不是为了偷听人家的小秘密,只是观察人不不同对象的语气和用词,比如说有一次在车上,可能是坐车太久的缘故吧,坐在我后排的小姑娘问妈妈说:“怎么这么远呀?我都急死了,还有多久到外婆家啊?”妈妈说:“别急宝贝儿,马上就到了。”她的话刚落,坐在车尾的一名男乘客问司机说:“司机师傅,请问到x x 还有多长时间到?”司机回答说:“如果快的话半个小时就到了.”再比如说大人让小孩穿上鞋子该怎么说?可能中国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说:"Please put on your shoes",但是英国人只说"shoes on",很简单。英语的句子是永远掌握不完的.只有自己不断地去观察和体会,看看自己所接触的听力和阅读材料中,人物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场合中,他是怎样说话的,并且把它记住,这样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今后的写作或翻译中才能避免少出错。
三、词汇的文体意
(一)同一词的不同意思产生不同的文体意
词的意义(denotation),简单地说,就是指词典里所作的各种解释。但根据语言学家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语境对词有很大的影响力。某词语在大多数场合仅作某一次、词类使用,而在特定的语境中可转为另一种词类。这种此类互换,能使原先的词义扩大,因而带有问题色彩。最常见的是将一些具体名词(如身体部位的词汇)转用成动词,如t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词的意义不是光靠查阅词典就可以解决的,如果对整个句子、段落或语篇理解得不透彻,没有利用词语本身的意义,结合上下文的线索来琢磨,就很容易误解作者的原意。况且,多义性是英语词汇的一个显著特征,词语经常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产生词义迁移。例如, “keep”一词,我们知道,“keep+形容词”表示“保持(某种状态)”,句中的“keep”为系动词;“keep sb + doing sth”表示“(使某人)不停的做某事”;“keep sth”表示“保存、保管”,如:
1) Stop talking and keep quiet.(保持安静的状态)
2) How long can I keep the book?(保管、保存)
3) Please don’t keep me waiting for long.(是某人不停的做某事)
4) Schools keep closed for about two months in summer.(keep 为系动词,保持)
(二) 同义词的文体意
同义词在整个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学习同义词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不能脱离语言环境,相同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文体意。英语的词汇极为丰富,并形成了复杂的体系。既有一词多义现象,又有同义现象。具有同义关系的词群叫同义词。英语的同义词极为丰富,并极富表现力,但同时也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多困难。由于英语同义词的庞杂及汉语的干扰,中国人学习英语同义词的时候常感困惑,往往遣词欠妥,或不符文法,或用词不当。同义词辨析不清是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往往导致学习者在口语交流和文字交流方面的困惑和失误。比如有些同义词的词义是否完全一样? 各个词用于同一语境吗? 这些词的语法搭配是一样的吗? 同义词在总体的含义上相似,但是它们的词义几乎经常不是在这方面就是在那方面或多或少有点不同。学习和掌握同义词脱离不了语言环境,无论是口语交流还是文字交流皆强调措辞得当。所以,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帮助辨析同义词、正确理解同义词、准确使用同义词、并且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对同义词加以归纳,进而对同义词的理解不断得到深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义词大致分两种:绝对同义词和相对同义词。绝对同义词是指语义上毫无区别、可以在任何上下文中毫无区别地互相替代的词,也称等义词。这类词很少,大多是科学术语.
从文体上进行分类,词可分为正式(big words) 、普通(common) 和俚语(slang)三类词[6]。虽然这些词都属于标准英语词汇,但有些词因为具有特殊的风格,要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同义词亦不例外。正式用语通常用于文学、历史、政治及法律文献等方面;普通用语往往被视为不正式或日常会话用语, 比较下列各组同义词:
ad-advertisement , phone-telephone , can’t-can not ;
TV-television , photo-photograph , don’t-do not.
俚语的文体功能在于立意新奇,富有形象。恰当使用俚语可以使语言新颖、活泼、生动,增强表现力,使人耳目一新。比如,人们认为吸烟可以致癌,所以“香烟”被形象地称为cancer stick;“逃学”叫cut class;“消防队员”被喻为smoke eater。凡此种种,都给人一种新颖别致、简洁明快的感觉。再如“马”: horse (一般用语), steed (诗歌用语), nag (俚语), gee - gee (儿语) 。
总之,不同的场合要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文体。
四、 不同的词汇选择产生不同的体文意
(一)普通词汇
在日常生活或在杂志报刊中,普通词汇运用的最广泛的地方莫过于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话里了。这是因为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上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童话这种特定的体裁,又有其独具的特点。从语言风格上来讲,童话的语言要求简洁、活、准确、朴素。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上来讲。童话多用似人、对照、反复等表现方法。在《安徒生童话精粹》的皇帝的新装[7]中,当皇帝想了解他的衣服做的怎么样时,先后派去的忠实的老臣、诚实的官员以及最后他自己的亲临,在看过“布”后,都说到:“啊,真是太美了——美妙无比!多好的图案,多美的色彩啊!”为了证明自己是聪明人、是称职的人,一次有一次的附和着两个骗子,一步步的让两个骗子的奸计得逞。虚荣无知的皇帝和奸诈无耻的骗子构成鲜明的对比,;一些情节、景物的反复叙述,形成了有节奏的反复。这里的语言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使情节曲折有趣。
其次,在一些广告或是警示标语翻译上,这些词汇也是不难看到的,因为他们的对象目标是大众而不是个人。如,我们看到一些这样的警示标语:“禁止”翻译成英语就是“Don't”。使用“Don't”口气比较生硬,不委婉。如“Don't pick the flowers”(禁止摘花),“Don't throw something out of the train”(禁止往车窗外扔东西),“Don't tread on the lawn”(禁止践踏草坪),“Don't make noise”(禁止喧哗)等。当然这些句子无论是在语法上还是意思上都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语气显得很重,给人一种距离感。营造一种快乐随意的气氛,让大家身心愉快,一定的提醒是必要的,但是要避免生硬
再如:“禁止摘花”可以译做“Keep away from the flowers , please . ”或者“Take care of the flowers, please.”这两句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但让人读了很舒服,使人不自觉地生出一种爱花的心情,把爱花当成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跟竖牌子人的心情相一致。“take care of ”带有拟人色彩,将花看成是一个baby(孩子), 要人们像爱护和关心baby一样去爱护花木。如此,这个牌子的目的便达到了。由此说明,虽然使用的同时普通词汇,但是不同词汇的选择,也会产生不同的文体意,得到不一样的表达效果。
(二) 正式词汇
在英语中,词汇可分为普通词汇、正式词汇和非正式词汇。其中正式词汇多用于政府要文、正式的邀请函、法律文献和科技术语这些专业正式文体中。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交际领域和任务,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地位及交淡时的态度、感情等各种不同的因素,语言需采用不同的文体。英语正式文体的语法特征是遗词造句时构成严密、语法结构完整、不出现省略句、省略词及缩写形式;延用传统规范的语法规则、句子平稳、严谨,多使用拉丁词、法语词、古旧词及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词.
俗话说: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人们在通过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进行言语交际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注意交际场合。不同的交际场合须使用不同的文体。一般来说,正式词汇多用于正式文体中,其代码标志是“may”这个词。在Martin Joos The Five Clocks[8]中认为,凡用了“may”就是正式体,如May I help you?而在非正式场合下可能会用“might”或“can”等同义词.
随着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地位不同,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时,语言需采用不同的文体。下面两句话虽均属口语体,但句(1)属非正式的口语体,用于非常熟悉的朋友之间;句(2)属正式的口语体,用于正式的场合,或当听者是年长者或与说话者并不熟悉的时候才用:
(1) Hi, Peter. Glad to meeting you here.
(2) Good afternoon , Mrs. Green . How are you?
另外,正式文体常借用介词和与该副词同根的词构成介词短语,而非正式文体则使用副词[9]:
非正式文体:He spoke confidently.
正式文体:He spoke with confidence.
(三) 非正式词汇
非正式词汇较正式词汇而言,总体有两个特点:一方面,语言简洁;另一方面,给人以亲切感。因此分正式词汇多用于非正式文体中。这是因为非正式文体多用于家庭成员、好友等社会关系亲密的人士之间,或由一些特定的社会群体使用,如嬉皮士、下层社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或喜欢标新立异者. 非正式文体的表现形式也可能用于正式文体.这些都要在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中经常注意,使 语
言用得适当、妥切. 当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较为亲密、熟悉、随便,并处于相对平等的社会地位时,多使用非正式文体。以下几个例子都可以看出非正式文体的一个特点,即简洁。如:
1). I took no notice of him so he flew into a rage.
2). She cooks turkey the way her sister does.
3). He prevented me going to the dance.
从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来看,长辈对晚辈说话时常用随意的、非正式文体;晚辈对长辈说话则常使用客气的、正式的文体。下列两句中句(1)是出自长辈之口;句(2)则是晚辈对长辈说的:
1). Close the door, Lucy.
2). Dad, could you possibly close the door?
(四) 词汇的正确选择
以上几节我们已经讲过,一般我们把词汇分为普通词汇、正式词汇和非正式词汇三类。其中不同词汇的选择,将产生不同的文体意和文体效果。例如:当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不很紧密、地位不平等(对方为上级、长辈等),或要使自己的语言显示出严肃、拘谨、尊重的口气时,需使用正式文体;反之,当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较为亲密、熟悉、随便,并处于相对平等的社会地位时,多使用非正式文体.亦或是当我们在撰写很重要的校庆演讲稿时,这就需要我们用正式一些的词汇,不能把平时在网上用的语言用在校庆上。与此同时,当我们在网上和久别的朋友遇到时,也不能把在校庆上发言的口气带到聊天中去。当我们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或是在给他们讲故事的时候,既不能用令他们难以理解的正式词汇,又不能用网上的非正式词汇,只能用容易理解得平时经常用的普通词汇,那样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才不会觉得沟通有困难。
正确选择词汇不管是在教学还是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选择词汇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文体意识”,用中国的一句俗话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是要根据不同对象来确定自己的表达方式。比如说,我对于老师来说是学生,对于父母来说是女儿,而对于学校里的同学们来说又是同学。在这些不同的人面前,我有不同的身份,也就应该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与他们交流。我们在说汉语时为了适应不同的说话对象都会自然地调整自己,学习英语也要注意这种“文体意识",否则,即使你说话没有语言上的错误,人家也会觉得你的话不得体。
五、总结
文体学既然是研究语言表达方法和效果的一门学科,那么对于我们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来说,文体学是一门必修之课。一方面,学习文体学可以帮助我们作到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英语,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往往只注重语言的“正确性”,而忽视其“适合性”,恰当的选词可以弥补这一学习上的缺陷。另一方面,学习文体学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语言特点,这对中学生的reading是特别有帮助的。文体学在借鉴有关学科技巧的基础上,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研究方法,远在我国南朝梁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提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古代文体论研究方法,已开始显示出文体论的独立势头。这套方法至今仍对文体某些层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10],正是因为如此,对词汇的文体学意义研究,一方面不仅能让我们在中小学教学和学习中正确掌握及运用词汇,使我们在写句子或作文中得心应手,还可以激发学生激情、增强学习兴趣、开拓视野和扩展知识面。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而兴趣作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它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11]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本文从五个章节对词汇文体意进行分析和研究,分别就其意义、目标以及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给予了叙述。同时叙述中借鉴了也不少专家的意见,对个别问题虽发表了我个人的看法,但就在教学其他问题上仍有许多地方需要解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课标》的推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尖锐,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广大师生应积极配合,共同攻克学习上的一座有一座的高山。
参考文献
[8] Martin Joos , The Five Clocks .1962;
[2] www.oh100.com/html/zhiyezige/jiaoshizige/jiaoyuxue/20080125/125962.html。
[5]. [10] www.oh100.com/view/1781078.html?wtp=tt
[1]. [11] 程可拉,刘津开(Chen Kela, Liu Jinkai).《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p24, p5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7;
[3]. [4]. [6]. [9] 秦秀白(Qin Xiubai).《文体学概论》p31, p5,p34 ,p194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6-9
[7] 童欣 (Tong Xin)《安徒生童话精粹》,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5-1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企业内部控制英语论文”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