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作文(一个学生的想法)
2012-10-30
我丫上高中以后就不写课堂作文了,这不仅是因为我懒得写,还因为写课堂作文只会让我什么也不会写。
课堂作文的初衷是让学生学会写作。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学生练写了那么长时间的课堂作文,结果却是那么多的学生写的作文那么背?就是抽出某个所谓写的比较好的学生的作文来看,也不过是他的句子比较通顺,意思比较连贯。至于内容,大多也小儿科。
写课堂作文只是让学生练字,至于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那基本是枉然的。现在,有文学鉴赏能力的学生毕竟相对较少,而学过练过的,却是全部。大多数人是因为练课堂作文练多了而不会写什么了的,而一个连写都不会写的人,压根就不会欣赏文学,不会欣赏就更不会写,恶性循环隐然而生。
其实练练笔是必要的,但要调正学生写作心态,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任务性地完成一次写作。如果把写作当成是任务,永远也不出像样的东西。写作不应该是一种任务,而应该是一种兴趣。而课堂作文就忽略了这点,或压根没想过这样的问题。它只是给学生一个写作任务,就像是平时的作业。这已成了课堂作文了特色。写作也不能是作业。否则,学生们只会做作业,而不会写作。
我一般不屑写课堂作文,也不看别人的作文。如果我写课堂作文,那定将辱没我的才华。这中,辱没我才华的不是谁,是老师;如果我看同学的作文,那将笑掉我的大牙,这些人的写作能力只能停留在写课堂作文的能力上。他们写出来的东西,也没什么看头,只能供学生内部传阅,外人是不屑的,因为他所写的东西没什么文学价值,也不显文学性,至于社会意义,更别提了。这让人怀疑他们发育的确太慢了,快成年了或已成年了,写的东西却像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品。
不要因他们还是学生就说不能指望他们写出多有文学价值的东西。这是借口,而且不是借口的借口。因为文学没有年纪的限制。甚至年长的未必能写过年幼的。就像我的语文老师没一个能写过我。我一直以为,前面那句话是真理。
一个会写什么的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作为写作底材,然后要有一定的文学阅历作为写作功底,然后就能欣赏文学了,欣赏文学又在增加自己的文学功底。
只一味大课堂上练笔的学生老写作文也写不出课堂之外。而我觉得,一个能写什么的人,应该把笔头指向社会。否则,你在写什么?你写的东西不过像武侠小说。武侠小说的意义就是供一些无聊的人消遣生命。
话又说回来,学生老写也写不出个像样的东西来,除了与他们自己对文学不够爱好外,还跟老师有关,而且大有关系。老师不懂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举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他们以为让学生不停地写,写多了就能写好,却不知写作是看你的文学功底,而文学功底不是多练就能加深的,要说多看我还没说的。写作不是写字,写多就能越写越好。老师只懂得一上课就摆个话题出来,然后让学生写……第二次又是这样……,这么瞎搞一通后,学生写作能力没什么搞高,倒是方块字越写越方了。就收到这样一个意外的效果。
不过也难怪,大多数语文老师也只能教学生写课堂作文,因为他们自己也写不出多像样的东西来。像我所遇过的语文老师,特别滑稽,自己顶点也不会写,还自以为特有文学鉴赏能力。难怪我试卷上的作文从不高于四十分。这好像不是我不会写什么,而是有人把它给糟蹋了。要不是为了坚持形式主义,端正学习态度什么的鬼东西,我丫连试卷作文也不想作。他们欣赏不了,我抱歉地这么说。
我现在也懒得有怀才不遇的心理了。韩寒说了一句话:怀才就像怀孕,久了就会让人看出。我觉得这世上到底还是有看不出的傻子的。
我班上有很多才子,老师认为他们是才子。这些人的作文,我至今也不忍欣赏。怎是一个好字了得?他们只能写一些幼稚得掉牙的东西,看了他们的大作,第一感觉就是,这些人还没长大。可是,高三了耶。
我班上的才子才女们都是不爱看书的人,就说这,也可以定论,他们根本就不懂文学。一个不看文学作品的人要能写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的话,我丫明天坚决开始自杀。我丫不活了,活着受冤。想我这点文学功底还是览群书而得,他们不看书居然也得之?
学生其实就是被老师误导了。他们也以为这样一篇一篇的写下去,总有一天,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登峰造极。那时,大笔一挥,绝世佳作,出手!我只有傻乎乎地等待奇迹出现的那一天,那一天出现后,我丫自觉寻根长发,悬于染,系于颈,咱又不活了,上吊去。
我现在回想,如果我当初一直在写课堂作文的话,说不定我今天已经不看书了,因为看了也白看,因为我已经欣赏不了,是文学上的白痴,就像大部分老师和学生。
课堂作文的初衷是让学生学会写作。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学生练写了那么长时间的课堂作文,结果却是那么多的学生写的作文那么背?就是抽出某个所谓写的比较好的学生的作文来看,也不过是他的句子比较通顺,意思比较连贯。至于内容,大多也小儿科。
写课堂作文只是让学生练字,至于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那基本是枉然的。现在,有文学鉴赏能力的学生毕竟相对较少,而学过练过的,却是全部。大多数人是因为练课堂作文练多了而不会写什么了的,而一个连写都不会写的人,压根就不会欣赏文学,不会欣赏就更不会写,恶性循环隐然而生。
其实练练笔是必要的,但要调正学生写作心态,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任务性地完成一次写作。如果把写作当成是任务,永远也不出像样的东西。写作不应该是一种任务,而应该是一种兴趣。而课堂作文就忽略了这点,或压根没想过这样的问题。它只是给学生一个写作任务,就像是平时的作业。这已成了课堂作文了特色。写作也不能是作业。否则,学生们只会做作业,而不会写作。
我一般不屑写课堂作文,也不看别人的作文。如果我写课堂作文,那定将辱没我的才华。这中,辱没我才华的不是谁,是老师;如果我看同学的作文,那将笑掉我的大牙,这些人的写作能力只能停留在写课堂作文的能力上。他们写出来的东西,也没什么看头,只能供学生内部传阅,外人是不屑的,因为他所写的东西没什么文学价值,也不显文学性,至于社会意义,更别提了。这让人怀疑他们发育的确太慢了,快成年了或已成年了,写的东西却像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品。
不要因他们还是学生就说不能指望他们写出多有文学价值的东西。这是借口,而且不是借口的借口。因为文学没有年纪的限制。甚至年长的未必能写过年幼的。就像我的语文老师没一个能写过我。我一直以为,前面那句话是真理。
一个会写什么的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作为写作底材,然后要有一定的文学阅历作为写作功底,然后就能欣赏文学了,欣赏文学又在增加自己的文学功底。
只一味大课堂上练笔的学生老写作文也写不出课堂之外。而我觉得,一个能写什么的人,应该把笔头指向社会。否则,你在写什么?你写的东西不过像武侠小说。武侠小说的意义就是供一些无聊的人消遣生命。
话又说回来,学生老写也写不出个像样的东西来,除了与他们自己对文学不够爱好外,还跟老师有关,而且大有关系。老师不懂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举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他们以为让学生不停地写,写多了就能写好,却不知写作是看你的文学功底,而文学功底不是多练就能加深的,要说多看我还没说的。写作不是写字,写多就能越写越好。老师只懂得一上课就摆个话题出来,然后让学生写……第二次又是这样……,这么瞎搞一通后,学生写作能力没什么搞高,倒是方块字越写越方了。就收到这样一个意外的效果。
不过也难怪,大多数语文老师也只能教学生写课堂作文,因为他们自己也写不出多像样的东西来。像我所遇过的语文老师,特别滑稽,自己顶点也不会写,还自以为特有文学鉴赏能力。难怪我试卷上的作文从不高于四十分。这好像不是我不会写什么,而是有人把它给糟蹋了。要不是为了坚持形式主义,端正学习态度什么的鬼东西,我丫连试卷作文也不想作。他们欣赏不了,我抱歉地这么说。
我现在也懒得有怀才不遇的心理了。韩寒说了一句话:怀才就像怀孕,久了就会让人看出。我觉得这世上到底还是有看不出的傻子的。
我班上有很多才子,老师认为他们是才子。这些人的作文,我至今也不忍欣赏。怎是一个好字了得?他们只能写一些幼稚得掉牙的东西,看了他们的大作,第一感觉就是,这些人还没长大。可是,高三了耶。
我班上的才子才女们都是不爱看书的人,就说这,也可以定论,他们根本就不懂文学。一个不看文学作品的人要能写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的话,我丫明天坚决开始自杀。我丫不活了,活着受冤。想我这点文学功底还是览群书而得,他们不看书居然也得之?
学生其实就是被老师误导了。他们也以为这样一篇一篇的写下去,总有一天,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登峰造极。那时,大笔一挥,绝世佳作,出手!我只有傻乎乎地等待奇迹出现的那一天,那一天出现后,我丫自觉寻根长发,悬于染,系于颈,咱又不活了,上吊去。
我现在回想,如果我当初一直在写课堂作文的话,说不定我今天已经不看书了,因为看了也白看,因为我已经欣赏不了,是文学上的白痴,就像大部分老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