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册教学计划
《2013年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册教学计划》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任五年级88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随着我校各种条件的具备,已作为必修课开设。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本期努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 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是使用信息技术基础第二册,教材内容包括:文字的输入和保存、信息的查找与管理、图画的描绘与美化。
三、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指法,文本编辑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但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散文网:www.sanwen.net )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进行文字的输入,并能保存文件。
4、能进行信息的 查找与管理;
5、学习简单的电脑绘画;
6、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教学内容安排:
1、文件夹的建立与文件的管理。
2、掌握写字板中汉字的输入。
3、用计算机画画,与写字板相结合,进行图像处理。
4、用计算机作文,在写字板中进行文字的处理及编辑排版。
2014年3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围绕教育教学研究这一中心,以组织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推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新课程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为目标,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引领的职能,努力探索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个体规范,集体创建”的工作机制,着力培育开放民主、求真务实、和谐向上的教研文化,促进我县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二、主要工作㈠精心组织完成各项常规工作,树立自己的品牌,为全面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服务。1、每学期开学初,召开学校领导会议,安排与总结教学教研工作。(主任室) 2、二月底,修定并下发《奇台县中小学教学工作及教务主任考评办法》,进一步调动学校抓教学的积极性。(主任室)3、组织初三教师参加州上中考研讨会,并争取在我县承办昌吉州英语中考研讨会,提高中考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学室)4、对学校进行视导评价工作(一所汉校,一所民校)。建立经常性的视导制度,视导采用听课、评课、上课、讲座等形式,教研员和教师平等研讨,推动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理论室、内务室)5、组织安排期末抽考工作。通过两种形式的抽考(部分年级全体学生的抽考和部分年级部分班级学生的抽考)与分析评价,有效监控全县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内务室)6、四月底,组织“奇台县第四届‘春蕾杯’综合素质大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室、小学室)7、组织参加国家、区、州各类竞赛,促进尖子生的成长。(中学室、小学室)8、年底做好对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务主任的考评。(内务室)9、进一步办好《奇台教研》杂志,提高刊物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州广大教师提供教育教学交流研讨的园地。(内务室)10、组织高三教师参加州上高考复习研讨会,提高我县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学室)㈡加强组织指导,继续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教学过程、方法与评价的探索;组织小学新教材培训、初中新课改交流,组织高一教师参加区州新课程培训,推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1、三月初与九月初,组织小学五、六年级新教材及教法培训,初中新课改交流。(中学室、小学室)2、七月,组织参加州上高一年级任课教师新课程培训,使教师了解新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进一步理解新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特点,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中学室)3、坚持教研员深入实验校听课制定,提倡教研员上课改理念课与课题实验课,和教师共同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中学室、小学室)㈢推动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突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三月底,转发昌吉州教学研究中心制定的两个方案,即《昌吉州优秀教研组评选方案》和《昌吉州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先进学校以及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方案》,学校、教研员做好学习工作。(理论室)2、组织参加昌吉州“在全州组织‘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验”,通过项目凝聚队伍,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方式,继续推动校本课程开发,在行动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理论室)⑴四月,组织参加州上培训会。⑵十一月,组织参加州上观摩课题实验经验交流及成果展示。3、五月,评选优秀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先进学校。(理论室)4、十一月底,组织参加全州优秀教研组评选。(内务室)5、发挥名优教师引领辐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组织名优教师到学校献课,开展学术交流。(中学室、小学室)6、十一月,组织民族第二届“红烛杯”教师综合素质大赛。(民族室)㈣继续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系列达标活动,在以往达标的同时,民族学校启动教师课堂教学系列达标活动,汉语言中学新课堂教学达标率完成45%,小学新课堂教学达标率完成30%,民语言中学新课堂教学达标率完成5%,小学新课堂教学达标率完成5%。1、年初学校按规定达标率制定达标计划和活动安排并上报教研室,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达县级标。(中学室、小学室、民族室)2、继续实行教师达标责任制,凡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县级达标(包括民语学校教师),将教师达标率与学校校长和教务主任的年终考核相结合。3、继续实施优质课工程。凡在第六届“红烛杯”大赛中获得课堂教学一等奖的教师、第二届初评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必须为全县教师献一节优质课。(中学室、小学室)4、通过课堂教学系列达标活动,完成20节优质课及录制工作,并上网展播。(内务室)㈤扎实地抓好课题研究工作,全面促进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推进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进程。(理论室)1、全体教研员共同参与州教研中心开展校本研修,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龙头课题研究,以此课题研究为抓手,紧密联系学校的实际,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解决学校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使课题研究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从而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健康、扎实、稳步地在我县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