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市统战工作思路

2014-01-05

《2013年市统战工作思路》机关单位工作计划

2014年市统战工作的具体思路是:明确一个指导思想;构建二个工作平台;突出三个重点;强化四条措施;落实五项工作。

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即:在省、xx市委统战部的指导和xx市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重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统战工作职能,整合人才资源优势,以广聚人心,汇集众力,为xx市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兴市、旅游活市、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一主三化”进程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构建二个工作平台,即:一是统战宣传平台。加强对于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大力宣传,加强对于不断涌现出来的统一战线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大力宣传,加强对于党在新时期的统战工作基本理论知识的大力宣传,以大造声势,努力扩大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力,对于做好基层统战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所以,必须首先构建统战宣传平台,以求全方位、多层面,宽渠道地搞好统一战线宣传工作。二是统战服务平台。发展是第一要务,统战工作首先必须要着眼服务于经济发展这个大局;其次必须要着眼服务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也就是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士及其成员。

突出三个重点,即:一是民主党派工作,二是民营经济人士工作(经济统战工作),三是民族宗教工作。(这又称做好“三民”工作),就我们丹江口的实际来看,这三个重点只有突出抓好了, 以点带面,才能有效地推进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强化四条措施,即:一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统领统战工作,围绕中心,紧扣主题,以一贯之,纲举目张。

二是坚持建立健全统战部牵头的统战工作协调机制,在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工作部署和重要活动及安排等方面对全市民族宗教、对台、工商联、民主党派、侨务、外事等进行指导协调,当好市委的参谋和助手,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市团结、振奋、活跃的爱国统一战线局面。( 散文网:www.sanwen.net )

三是坚持加强统战部门的自身建设,在全市统战部门和统战干部中,认真组织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作风,提高能力,扎实工作。

四是坚持创新统战工作机制,延伸统战工作触角,主动争取党委和政府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和支持,加强与人民政协、民主党派、组织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统战方针政策,正确履行工作职能的前提下,努力塑造全新统战干部形象,真正构建党外人士之家。

落实五项工作,即:一是以丹江城区均州、大坝二个办事处为试点,启动社区统战工作,力求高起点、注重抓实效,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独特优势,为构建和谐丹江口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二是以省委统战部组织某省、河南、某省、某省、某省等地的民营企业家赴十堰开展“光彩事业(丹江口)库区行”活动为契机,在积极做好服务和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大丹江口市的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工作力度,努力把我市的经济统战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是以人为本,创新方法,全面做好党外人士工作,努力造就一支理论上成熟、结构上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以推动我市政治文明建设。

四是进一步做好统战宣传信息调研工作,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及时地反映党外人士的思想动态、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质量和档次,为市委决策提供服务。

五是继续以全面落实“统战工作目标责任制”为抓手,加强督查,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进一步推动乡镇办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14年我局工作的中心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立足本职,以民间矛盾纠纷排查为重点,以普法为主线,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全力维护我区的稳定工作。具体目标和措施是:

一、认真谋划,积极部署,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一)普法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加强“三个建设”即: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寻求“三个突破”即:在普法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上寻求突破;在普法工作的管理方法上寻求突破;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上寻求突破,形成“大普法”的工作格局。

具体做法:1、加强和完善普法骨干队伍建设,区建立健全普法讲师团,乡镇办事处建立普法小分队,村街建普法小组,使法律进社区工作向纵深发展。部门单位普法员要达到干部职工总数的10%,村街普法人员达到5—10名。2、农村普法工作强化农村夜校的普法主阵地作用,同时组织律师、讲师团定期巡回讲演宣传普及法律。法律宣传内容有针对性,坚持同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相结合,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同村务政务管理相结合,同送法进户相结合,同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相结合,推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二)夯实基层依法治理。在全区农村和城市社区开展“八个一”活动,即建立一个依法治理工作机构、制定一个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和完善一套依法治理规章制度;建立一支法制宣传队伍;开辟一块法制园地;每季开展一次法制宣传咨询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民间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建立一个安置帮教工作站,落实对每一个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各总结一个依法治理典型,以点带面,将依法治理工作在全区铺开。

二、加强网络建设,健全制度,探讨新时期做好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新途径

(一)健全基层民调网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形成区、乡镇办事处、村(社区)楼院长四级民调网络。每个城市社区调委会人员不少于3人,每个农村调委会人少于5人,每年对基层民调人员培训2次,提高基层民调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调处纠纷的能力。

(二)加强司法所建设。1、加强硬件建设,使所辖8个司法所全部成为规范化司法所;2、人员充实落实待遇,理顺乡镇司法所管理体制;3、加强司法助理员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三)创造性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继续坚持“四个一”工作,并进一步探索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健全人民调解制度,严格规范调解程序,保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落实民调责任制,充分发挥村(居)、乡镇办事处、区三级调解组织的作用,切实做到把民间纠纷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努力形成安置帮教工作良性运行机制。1、建立健全衔接制度,包括重点对象接回制、回归人员登记核实制、信息反馈制,做好衔接措施的落实。2、多方联动,帮助、引导刑释解教人员解决生活出路问题。3、加强对人户分离的刑释解教人员的管控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对脱管、失控刑释解教人员的追查、协查、通报制度。4、加大帮教力度,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

三、树立大服务思想,不断开拓法律服务领域

(一)公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证源、提高业务收入。继续严把质量关,杜绝错证、伪证。

(二)司法鉴定。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医鉴定程序,加强对法医鉴定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杜绝错鉴、误鉴。

(三)加强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培训。每年对法律工作者学习培训不少于1次。完善法律服务所的各项制度,包括受案程序、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对落实情况每年检查2次。

(四)法律援助工作。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提高办案质量。

四、提高队伍素质,推进行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