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2014年工作计划

2014-01-18

《卫生局2014年工作计划》个人工作计划

2014年,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市委全会和区委五届七次全会、区人大五届四次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开展“服务年”为抓手,着力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着力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为功能**、和谐**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014年,是新班子组建的第三年。2014年1月12日,新班子组建后召开全区卫生系统第一次干部大会,班子许下承诺: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化,五年上台阶。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必须兑现“三年大变化”的承诺,开展三个年活动:改革创新年、发展变化年、优质服务年。确保我区卫生工作在十个方面取得新变化。

2014年,是全国推出新医改方案的第二年,深化卫生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的客观要求,更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战略目标的重要行动。改革更加充满变数,任务更加艰巨繁重,使命更加光荣重大。我们必须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改革

1、突出公益性,坚持利民惠民。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利益驱动强化,公益性质弱化。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方向,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强有力的措施,落实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陈竺部长明确指出:“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与其他产业部门有着不同的存在和发展目的,卫生事业主要的责任是维护和增进全民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是通过治疗患者而获取经济效益。”政府必须加强卫生立法,制定发展规划,增加经费投入,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并发挥其主导作用,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散文阅读:www.sanwen.net )

2、突出重点、理顺社康中心管理体制。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基础环节,要坚持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使广大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宗衡市长在福田区社康中心调研时提出“社康中心不允许承包”。据此,我们必

须加大改革力度,理顺社康中心体制。落实社康中心业务用房和购房资金,回收由社会合作承办的社康中心。推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建立健全完善激励机制,稳定社区人才队伍。改革社区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建立医院专家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制度,加强双向转诊工作的落实。严格社康“六位一体”功能考核,建立与服务绩效量化考核结果直接挂钩的财政补助机制。合理规划社康中心布局,打造“十五分钟服务圈”,实现“社区、人口、服务”三个全覆盖。

3、突出人事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1)重新核定科室,规范科室名称。

局党委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需要,重新核定科室,规范科室名称。今后凡新增职能科室必须报卫生局党委审批。

(2)加强领导,科学合理使用人员编制。

区委区政府一次给卫生系统增编514个,分两年下达,这是**区成立28年以来,卫生系统未曾有过的空前利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我们必须以对**卫生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科学合理的使用好人员编制。明确编制使用原则:①符合医院发展总体规划,总体目标,总体定位的原则;②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择优录用原则;③以事

定岗,以岗定人原则;④确保学科带头人需求的原则;⑤支持重点、特色专科建设的原则;⑥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引进急需人才的原则; 公共卫生人员,放射、b超医技人员,门诊急诊一线人员都比较紧缺,临床营养学科日渐萎缩,尤其是急诊,它是一个展现医院急救水平,抢救危重病人、反映服务态度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医疗战绩最前沿的科室,是工作任务最为繁重,承受压力最大的科室,我们必须配足配强。⑦重视梯队建设的原则;⑧同等条件优先录用在聘人员的原则;⑨总量控制,有进有出,合理流动原则。严格编制使用程序:科室按以事定岗、以岗定人提出用人初步方案→征求分管领导意见→班子集体讨论→局党委审核→区分管领导复审→区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最后进行公示,接受监督。检验编制使用标准。就是三个满意:领导满意,广大医务工作者满意,用人单位满意。

2014年,将以创省级文化先进区为抓手,以项目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城乡的文化权益,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此,主要工作: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各级基层文化阵地使用率和服务,公共文化网络建设的保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户户通”工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2014年试点的基础上,力争2014年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0%,并以有线电视用户网为载体,建设覆盖农寻址数字广播应急系统、农民网校、电子图书馆、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农村数字影院等,搭建以广电网络为核心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

(二)挖掘温江文化资源,独特人文气息的西部新城

挖掘、梳理和提炼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温江时代精神相,地域、兼有时代内涵和历史底蕴的浓厚人文环境,城市文化形象。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体系,力求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符号、文化标识、文化景观和文化象征,融入于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市民生活之中,独特的城市人文景观体系。塑造鱼凫王都、光祈故里、花卉之乡等文化品牌,鱼凫城遗址保护项目策划工作,以届“非遗节”、光祈音乐节为依托,举办全省、全国的主题文化活动。欢乐温江文化。引入国内、国际知名的中介机构和演出公司,培育温江商业演出市场,力争2014年引进1-2场力的大型商业性文化演出,引进1到2家大型娱乐场所。,正在与新加坡演艺公司衔接,拟于4月合作举办亚洲音乐节。

(三)发展文化产业,文化繁荣

区委区“快手抓项目、重拳抓投入、保增长”的工作要求,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战略,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产业整体。规划编制工作。文化基础设施布点规划编制工作,文化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文化产业投资目录,出台鼓励支持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以项目为支撑,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文化培训等文化产业发展。2014年,四川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于5月份动工建设;与东湖sbi项目合作,在科技园片区规划建设影视动画产业园区,动漫原创产业基地和衍生产品开发总部基地,,正与国内龙头动漫企业明日科技衔接,该公司落户温江;198片区建设,规划建设原创音乐基地;依托北部新城片区建设和陈家桅杆文物资源,引进民间艺术馆、博物馆和收藏馆等,民间博物馆群;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项目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吸引和聚集专业艺术培训机构、中介机构、演艺团体等,艺术培训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