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现代价值
2014-01-20
《古典诗词的现代价值》好句子大全
古典诗词的现代价值一、中国古典诗词内容的和-谐意蕴
(一)诗人心灵的和-谐
现实生活充满对立、冲突、矛盾,任何人都不能置身其外。对立、冲突、矛盾的生活令人感到烦恼、不安、孤独、痛苦、空虚,敏感的诗人更是如此。如何化解对立、冲突、矛盾,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谐?政治家通过斗争来解决,宗教徒到宗教中寻求解脱,而诗人最好的方式和途径就是写诗,到诗歌的天国里安顿不安的心灵。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由于朝中权贵谗毁,于天宝三年被“赐金放还”。李白怀着悲愤的心情离开长安,次年南游吴越,写下了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诗人在梦中飞渡镜湖,攀登天姥,观览神仙洞府,展现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社会的缤纷迷幻世界。其中虽有“迷花倚石”的恍惚,但在整个梦游的过程中,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是飞渡的愉悦;“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是攀登的愉悦;“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字里行间洋溢着观览的愉悦。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社会黑暗的矛盾冲突,在这梦幻世界里得到解决,其悲愤的心灵在这梦幻的世界里得到暂时的安宁,进入和-谐之境。尽管梦醒之后,“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但经过梦游以及对梦游抒写的宣泄,诗人的心情毕竟是轻松多了。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三者相为手足,和一成体,不可一无也。”(董仲舒《春秋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