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的话
《听妈妈的话》好句子大全
听妈妈的话要不要听妈妈的话
女人在择偶时受父母,尤其受母亲的影响很大。
如果母亲与时俱进,真正知书达理,懂得现代男人的优劣,那么母亲的话我们应该接受。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母亲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她们没有真正在二十一世纪的城市见识过和生活过。她们当然是为我们着想,但她们的建议应该全盘接纳吗?
★二手货。
一个女孩,三年前和一个男人热恋,同居过,打过胎,后来分手了。这本是城市当中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她的乡下母亲知道了以后,便经常跟她念叨:“你怎么得了喽,这样怎么嫁得出去喽……”老人从此认为自己的女儿已经是劣等品、二手货,便把条件实在不怎么样的男人介绍给自己的女儿。在她眼里,女儿这个样子,有人娶就算万幸了。( 散文阅读:www.sanwen.net )
★“高人一等”。
一个女孩,一米七四的个头,在城市中也是模特一般的身姿,很明显,她的身高只能给她加分而不是减分。但是很遗憾,她乡下的母亲,在她十七八岁出落成亭亭玉立大姑娘的时候,在她耳边经常唠叨的是:“你这么高怎么得了喽,要矮点就好啦,女人这么高,不好嫁呢。”
女孩受母亲的影响很深,小小年纪,就种下了自卑的种子。
你相信吗?这个事实上的美女,从此就真的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逊色太多”。
★“过期产品”。
乡下母亲在自己女儿24岁还没结婚的时候,焦急万分,无比急切地催促。在母亲眼中,待字闺中的女儿好像已根本嫁不出去了。老人着急地四下张罗,还整日喋喋不休,提醒着女儿,你是一个“过期产品”,要你赶快在“变质”前找个买主。
你听她们的话,对吗?
★什么时候要听母亲的话呢?
母亲说,别和男人瞎混,男人提着裤子就跑了,吃亏的是你。母亲的话是对的。
母亲说,不要乱花钱,把收获的麦子装在袋子里面,要想到会有饥荒的时候。母亲的话是对的。
母亲说,男人都靠不住,女人还是要靠自己。这话是对的。
母亲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话是对的。
母亲说,女儿啊,在外面不好混吧,实在混不好,就回来吧,家里有吃有喝。母亲的话是对的,是绝对对的,这是我们一生最后的依靠。
没错,很多时候母亲是对的。有句古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是,你要记得,你母亲不是婚恋专家,不是学富五车、经验十足的“贾家老太太”,也许她就是个“刘姥姥”——爱你,却未必知道怎样指导你的人生。这样说不是不尊敬老人家,只是想真实地传达一个朴实的道理——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所有的意见只能是参考。同样的,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不推给任何人。
【扩展阅读篇】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一般常用的句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谁”或“什么”(主语部分);另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谓语部分)。
分类概说
句类
——句子的语气类,即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句型
——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包括单句和复句,单句和复句又可以下分若干小类。
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或标准看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别,例如“你看电影吗?”是疑问句,又是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下雨了。”是陈述句,又是单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编辑本段句类
陈述句
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
陈述句句末可以带上“的、了、呢、罢了”等语气词。“的—了”:“的”表示本来如此,“了”表示有了变化。“呢—罢了”:同样表示肯定,但“呢”稍带夸张和强调,而“罢了”却把事情往小里说。
陈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
特点:a、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b、常用的标点符号:句末用“句号”。
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句子。例如:
①明天要下雨。
②我紧张得心都要蹦出来了。
③您今天精神挺好的呢。
④他说了不回家的。
⑤事情本不是这样嘛。
否定句常用“不、非、没有、无、莫、否、句、勿、未”等。
但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常用的否定词“不…不…”“没有……不……” “非…不…”等。双重否定句跟相应的单纯的肯定句意思并不完全一样。
口语中还有“非得去”、“非要做”等说法,这种说法就是从“非……不可……”变来的,这种用法的“非”不再是否定副词,而是语气副词。在书面语言中常见“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说法。
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叫疑问句。其中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提问手段有以下几种:疑问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等,疑问语调不可或缺。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分: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是非问
陈述句加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构成,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也是对整个命题的简单的肯定和否定。例如:
①你明天会来吗?
②这件事你知道吧?
③这事你真的不管?
④你昨天迟到了,是吗?
这些句子可以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或用点头、摇头回答。
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怎么做”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例如:
①今天谁值日?
②你怎么不去图书馆呢?
③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的?
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
选择问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例如:
①是早上锻炼好,还是下午锻炼好?
②喝水还是喝茶?
正反问
由谓语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A、V不V(来不来)B、V不(来不)C、全句 V不V 。常用语气词“呢、啊”。例如:
①昨天玩得高兴不高兴?
②你买的东西便宜不?
③你根本就没看过书,是不是?
反诘问句,即反问句,也有上述四种格式,只是多用是非问和特指问格式,选择问和正反问用得少。例如:
①我不是已经跟你说过了吗?(=不用说了——是非问)
②十二点了,怎么还看电视?(=不要看电视了——特指问)
③你是来帮我呢,还是来拆台呢?(=老拆台——选择问)
④他们这么不讲理你说对不对?(=不对——正反问)
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降调)。
1、表示命令、禁止
带有强制性,常不用主语、语气词,结构简短、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否定句用“不准、不许、别”等。例如:
①禁止吸烟。
②不许乱说乱动。
③快去做作业。
2、表示请求、劝阻,包括请求、敦促、商量、建议、劝阻等。例如:
①大爷,您请进来坐吧。
②快说呀,为什么不说呢?说吧。
③快点!你可以再快一点吗?
请求或敦促人家做事,总有商量余地,因此宜于使用重叠形式的动词,常用敬词“请”,例如:“您说说。| 您请坐。| 您帮帮忙吧。| 请喝茶。”
感叹句
带有浓厚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浓厚的感情。一般用降调。
1、由叹词构成(从叹词辨别感情)。例如:
①哇!这衣服真漂亮!(惊叹)
②哎哟!你还真自以为是!(讥讽)
③唉,真没办法呀!(叹息)
④哼,等着瞧吧!(愤怒)
2、“名词 啊”表感叹。例如:
①天哪!这可怎么办啦!
②我的上帝呀!
③我的妈呀!
3、口号、祝词。例如:
①共产党万岁!
②为幸福的明天干杯!
③明天会更美!
4、更多的感叹句里有“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句尾有语气词。例如:“那该有多好哇! 好热的天气呀!多么可爱的小孩呀! 多好的想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