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媳妇的话
《夸媳妇的话》好句子大全
夸媳妇的话第三次在婆家过年,渐渐喜欢上了在太阳地儿里和婶子大娘们聊天的感觉。
“哪天回来的?”“能呆几天呀?”婶子大娘们进院就大着嗓门问我。没说几句,话题就变了:咦,穿了新毛衣,戴了金耳环?一转眼又成了“夸媳妇大赛”。
第一年回去,从端茶扫地到给婆婆买羽绒服,我被夸得浑身不自在。3年下来,我发现,几乎没有年轻媳妇不被夸的。这不,今年又上演了。
“我说这棉袄太艳,秀芳偏说好看。”“惠来媳妇还拎来一箱牛奶,那东西还真喝不惯哩!”婆婆们最骄傲的还是“万国游”经历。“媳妇带我去三八水库划船,可把我吓得不轻!”“去了趵突泉,去了植物园。你们看看照片!”
“你们当媳妇时过年也这么‘挨夸’吗?”我问婆婆。“也夸——不过不见得是真心夸。”
“早先,日子过得紧巴,婆媳关系更紧张。村里有一家,俩儿媳因为给爹娘割肉,这个肥了,那个瘦了,就和婆婆吵了一架——那时当婆婆的,哪敢说媳妇的不是呀?”( 散文阅读:www.sanwen.net )
“现在日子好过,就不一样了。你看,刚才你那几位婶子大娘,儿子媳妇都在魏桥棉纺厂上班,一人一月挣1000多。过年回来就几天,亲还亲不够呢。”
尽管她们是从内心里夸,我还是觉得不对劲儿。看看自己,离家虽两小时车程,但一年到头却回不去两次。倒是婆婆常来济南看我,对我给她买的每一件东西和每一次陪玩都念念不忘。这真是把“应该”当成了“奢侈”。
奇怪的是,很少听到婶子大娘们夸闺女,可她们对媳妇的最高评价却是“跟闺女似的”。看来,媳妇要真正达到闺女标准,就得等到不被夸的那天。由“不得不夸”到“真心夸”到“不被夸”,这也许就是“夸媳妇”的三重境界。
2.
每年正月初二,都是本地的所谓“姑爷节”,姑爷就是女婿,也就是说,每年这一天,是女儿回娘家、姑爷给老丈人拜年的日子。其实,这是一个姑爷受累的日子,往往挈妇将雏、大包小包地到了丈母娘家还要亲自下厨掌勺,不知怎么却也叫过节。但是,今年关注了一下晚报,这一天还真有不少老丈人表扬姑爷的,看来劳累了一年,终于听到表扬,也就是过节了。
可能是传统因素造成的,本地把姑爷称为丈母娘家的门前贵客,虽然现在改革了,姑爷往往比儿子更孝顺,但是,姑爷的付出总会受到大张旗鼓的表扬,而儿媳妇呢,为公公婆婆做的一切仿佛都是名正言顺、理所应当的,做得好是理固宜然,做不好则会遭到谴责。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造成儿媳妇反而热情不高了,虽然好媳妇并不少见,但大多出于义务,情感因素掺杂的就不很多见。
正是看到那文章绘声绘色地描写姑爷们怎么样尽所谓“半子”之劳,萌发了我来写点文字夸媳妇。然而,有道是: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所以,我这里要夸赞的,当然也还是别人的媳妇,而且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别人的媳妇。
这媳妇是我在医院认识的。那天,岳丈因为胆囊炎,又住进了医院(这已经是他老人家连续第三次了住院手术了,前年、去年都是春节后,这次是春节前)。作为模范姑爷,我当然又获得了充分表现的机会。写这文字不是为了自夸,到底我的表现有多么出色这里忽略不计。和以往两次一样地,这次在病房中又结识了一些岳丈大人的病友,而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我要夸的那位小媳妇。
病房是一个四人间,靠窗口的病床上躺着一位老者,聊天后知道,也是胆结石,可是,因为他同时患有严重糖尿病,必须先把血糖降到一定程度方可手术,否则伤口很难愈合。老者有四个儿子,我们入院那天白天先见到其长子和次子夫妇,四子在外地,说是晚上值班的就要换成三子夫妇了。
那家有一个特点,就是充分体现了本地的一句俗语,叫做“好汉无好妻,赖汉娶花枝”,这还是比较客气的说法,不客气的就是那一朵鲜花插到那什么上了。这么说是因为,岳丈住院期间,我有幸先后见到了那老汉的三个儿子和儿媳妇,所有的儿子都可以说是貌不惊人,有的甚至相当猥琐,而三个儿媳妇却都颇有可观,第三个更可以用品貌出众来形容,而且心地非常善良。应该说,那老汉的三个儿媳妇都表现不错,但在我看来,真的值得夸赞的还是那三媳妇。
整个住院期间,值夜班看护老汉始终是老三夫妇。第一次听到老三媳妇说话,我就知道,这是我一位小老乡。后来,当我和那老三一起到吸烟处过瘾的时候,我忍不住发问,求证的结果,果然,三媳妇老家与我的老家相隔不到10华里。老三把情况对他媳妇说了,以后的日子里,三媳妇和我就互称老乡了。聊天中,我知道,老三一家开了一个小餐馆,主营麻辣烫,因为地处城乡结合部(老三也不是城里人,全家都住在近郊),人气不是很旺,却也过得去。三媳妇是一个懂得知足长乐的人,老三本人却觉得比老大、老二都日子艰难,因此非常郁闷,平日生意结束就喝闷酒,终于养成了酒瘾。即便是老爹住院期间,他值夜班也要经常溜出去喝上二两,实在不方便出去,就在病房里自斟自饮。
病房里,每个病人可以给家属租一张折叠床,虽然很窄,却也聊胜于无。老三他们是夫妇俩一起值夜班,我看到的始终是老三喝了酒,比较舒服地躺下睡了,三媳妇则不停地忙着,忙完以后也只是拿一个小凳子坐在老公公的床边,实在困倦得受不了就趴在老公公的腿边眯上一小觉而已。难得的是,三媳妇并不抱怨什么,我想这大概属于传统美德了。
如果仅仅是心疼老公,那就真没什么可以表扬的了。关键是,那小老乡对老公公的照顾,用无微不至来形容那是绝对不嫌过分的。洗脸、洗头、洗脚、擦身体,这些都是她亲自做的,老三只不过在旁边帮忙打水倒水做下手;掏耳朵、剪指甲和趾甲、喂饭、喂水,老三说要干,她又不放心,说是老三手脚没她利索,怕会伤到、烫到老人;甚至接尿、扶老人去卫生间(就在病房里)等应该男性动手的活计,老人觉得不好意思,她也依然是主力,说是都七老八十了,不必那么拘束,老三呢,也乐得在一旁清静。老三的主要活动除了抽烟喝酒以外,就是手里总不离开的一份地摊小报,再就是打不完的电话了。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住进去的时候,那老汉已经住了半个多月,直到我们出院,那老汉的手术依然遥遥无期,却丝毫不见他的儿媳妇们的任何抱怨情绪,尤其是三媳妇,不仅不嫌脏不嫌累,闲下来,嘴里还总是哼唱着什么,或者给老汉讲一些凑趣的笑话,让老汉开心。可能是因为住院时间比较长了,又加之病痛折磨,老汉脾气相当暴躁,甚至对儿媳妇们也非常不客气,每每此时,三媳妇几句玩笑话就把老头逗乐了。而且,看到老汉痛苦的时候,可以看得出来,她真的是非常心疼的,总是绞尽脑汁分散老汉精力以减轻其痛苦。后来,老汉对我们说:这三媳妇从进门就是他的开心果,他不是给老三娶媳妇呢,是给自己找来一个闺女。
其实,那老汉即便真有个闺女,也未必就能做到那么好。例子就摆在眼前,我岳父住院后,我家老婆确实也是因为工作忙又无法请假,无法在医院值班,但抽空去看还是有的,真的到了医院,除了曾经给岳丈倒过水以外,其他看起来整个就是客人了,不能就说她怕脏怕累,因为我岳父也不指望她干。相反地,还总是催促她快回家,说是明天还要上班,别太累了。而老岳母和我,可能是伺候贯了,却听不到什么客气话。病痛的时候,岳丈可能朝岳母和我发脾气,这我当然可以理解,但是,哪怕此时我老婆来看他,他却马上会克制住,并很快可以眉开眼笑、谈笑风生了。
夸别人媳妇并不意味一定要贬低自己的媳妇,所以,就此打住,贬低自己通常不犯忌讳。其实,也不用贬低,凭心而论,虽然对岳丈的照顾也算任劳任怨了,感觉与我那小老乡还是有差距的,至少,情感上的投入是无法和她相比的,而且,可能是从我母亲身上遗传过来的一种接近洁癖的习惯,我终究无法在医院吃东西,甚至水也很少饮用,而每次为岳丈干了什么后,我无法克制地必须马上用肥皂洗手。如此看来,我的看护工作完全可以被雇工取代,而那小老乡就不同了,雇工能做到的,她都做到了,她做到了的,无须感情投入的雇工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时间已经走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居然还有如此贤惠到极致的中国女性,不能不让我感到惊讶和叹服。或许我是鼠目寸光、井底之蛙了,也许是我生活面过于狭窄、看问题难于全面吧,也许这样的好媳妇比比皆是?那太好了,创建和-谐社会就靠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