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诗歌

2014-02-17

《一二九运动诗歌》好句子大全

一二九运动诗歌一九三五年,中国的野菊花

钱万清

冬天阴冷的夜里

一卷厚厚的史册

铺到七十四年前的冬天

这样的夜里总有潮声咆哮( 散文阅读:www.sanwen.net )

总有烈火焚烧

十二平方米的房子

温度骤升 一双眼睛

从毛孔流出汗水来

大地的花香正浓

一甲子前的宿命里 你

身在何处

我敲开黄土之门

在一片枯皱的落叶上

看见火红的冬天

看见六千朵野菊花

同时开放 一队赤红人列了

野菊花 1935年的野菊花

你昂起头颅 对准太阳

呼唤

呼唤

折断了

十二角冷星拦腰抱过

一百个伤口同时流血

脚下的土地被握在手中

黄河长江将从此分流

野菊花 1935年的野菊花

你瘦瘦的根虬紧抱大地

在新华门的砖石上

双手敲打和平的门铃

大地开裂了

血盆大口吞噬整个冬天

三十个和平的声音

被困在笼牢里

笼牢之外

日日有潮声如涛

从北平 南京

到武汉 广州……

整个中国大地都被叫醒

所有的黑夜都灯亮

醒了 善良的头颅

在中国1935年的冬天

热血沸腾

有如大地野菊花的盛开

如何能想象启明的雄鸡

落在独裁者的盘上

如何能使黄河长江

从此断流

野菊花 1935年的野菊花

你四处奔走相告

或许

我们同根所生

同在一个家园 同饮一江水

在唇齿的空间里

炮火如何能烧起

野菊花 1935年的野菊花

你手握淡淡的花香

身着素净而美丽

在1935年的冬天

赴身烈火 向太阳追问

飘洋过海的人群

你企图用性命换取什么

生命在阳光下呼吸

星辰在空中运行

轨道横卧于法则中间

这样的日子多么和畅

你们为什么越轨而行

把理义压葬于车轮之下

和平的鸽子隐退夜里

刺刀被高举过头

野菊花 1935年的野菊花

六千朵 索净而美丽

同时焚烧

烧红了 1935年的中国

升温了 1935年的中国

每一束火焰都含着愤怒

每一束火焰都含着责问

火光笼罩了大地

笼罩了全世界受蹂躏的人民

今日我

静坐在历史面前

看见1935年的冬天

中国干裂的土地

开着美丽的野菊花

血迹未干

暗香又在眼睛里流动

【扩展阅读篇】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一般常用的句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谁”或“什么”(主语部分);另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谓语部分)。

分类概说

句类

——句子的语气类,即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句型

——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包括单句和复句,单句和复句又可以下分若干小类。

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或标准看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别,例如“你看电影吗?”是疑问句,又是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下雨了。”是陈述句,又是单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编辑本段句类

陈述句

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

陈述句句末可以带上“的、了、呢、罢了”等语气词。“的—了”:“的”表示本来如此,“了”表示有了变化。“呢—罢了”:同样表示肯定,但“呢”稍带夸张和强调,而“罢了”却把事情往小里说。

陈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

特点:a、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b、常用的标点符号:句末用“句号”。

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句子。例如:

①明天要下雨。

②我紧张得心都要蹦出来了。

③您今天精神挺好的呢。

④他说了不回家的。

⑤事情本不是这样嘛。

否定句常用“不、非、没有、无、莫、否、句、勿、未”等。

但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常用的否定词“不…不…”“没有……不……” “非…不…”等。双重否定句跟相应的单纯的肯定句意思并不完全一样。

口语中还有“非得去”、“非要做”等说法,这种说法就是从“非……不可……”变来的,这种用法的“非”不再是否定副词,而是语气副词。在书面语言中常见“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说法。

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叫疑问句。其中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提问手段有以下几种:疑问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等,疑问语调不可或缺。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分: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是非问

陈述句加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构成,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也是对整个命题的简单的肯定和否定。例如:

①你明天会来吗?

②这件事你知道吧?

③这事你真的不管?

④你昨天迟到了,是吗?

这些句子可以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或用点头、摇头回答。

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怎么做”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例如:

①今天谁值日?

②你怎么不去图书馆呢?

③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的?

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

选择问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例如:

①是早上锻炼好,还是下午锻炼好?

②喝水还是喝茶?

正反问

由谓语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A、V不V(来不来)B、V不(来不)C、全句 V不V 。常用语气词“呢、啊”。例如:

①昨天玩得高兴不高兴?

②你买的东西便宜不?

③你根本就没看过书,是不是?

反诘问句,即反问句,也有上述四种格式,只是多用是非问和特指问格式,选择问和正反问用得少。例如:

①我不是已经跟你说过了吗?(=不用说了——是非问)

②十二点了,怎么还看电视?(=不要看电视了——特指问)

③你是来帮我呢,还是来拆台呢?(=老拆台——选择问)

④他们这么不讲理你说对不对?(=不对——正反问)

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降调)。

1、表示命令、禁止

带有强制性,常不用主语、语气词,结构简短、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否定句用“不准、不许、别”等。例如:

①禁止吸烟。

②不许乱说乱动。

③快去做作业。

2、表示请求、劝阻,包括请求、敦促、商量、建议、劝阻等。例如:

①大爷,您请进来坐吧。

②快说呀,为什么不说呢?说吧。

③快点!你可以再快一点吗?

请求或敦促人家做事,总有商量余地,因此宜于使用重叠形式的动词,常用敬词“请”,例如:“您说说。| 您请坐。| 您帮帮忙吧。| 请喝茶。”

感叹句

带有浓厚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浓厚的感情。一般用降调。

1、由叹词构成(从叹词辨别感情)。例如:

①哇!这衣服真漂亮!(惊叹)

②哎哟!你还真自以为是!(讥讽)

③唉,真没办法呀!(叹息)

④哼,等着瞧吧!(愤怒)

2、“名词 啊”表感叹。例如:

①天哪!这可怎么办啦!

②我的上帝呀!

③我的妈呀!

3、口号、祝词。例如:

①共产党万岁!

②为幸福的明天干杯!

③明天会更美!

4、更多的感叹句里有“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句尾有语气词。例如:“那该有多好哇! 好热的天气呀!多么可爱的小孩呀! 多好的想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