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战争的作文
1.一个人的战争
2002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一个人的战争
现在已经午夜两点了,我坐在桌前,没开灯,黑暗像水一样无声无息地在我周围散开,缓慢而坚定。明天应是—个好天,飞机会准时起飞,然后降落在加州的大地上。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像现在这样平静了,报纸上的话太过于矫情,我不是—个所谓的“爱国者”,我也爱我的国家,爱我的病人,但当我为人的原则,我行医的规则被人耻笑时,我不得不选择离开。
我这几个月的遭遇,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了。我因为拒拿黑钱而在医院年终评比中评为最差,被“优化”下岗了,我无法忍受在白大褂的掩护下握着金钱来来回回伸缩的手,无法忍受在病人的呻吟中卑鄙的窃窃私语。他们玷污了医生这个崇高而圣洁的名字,他们违反了这个社会的规则,违背了自己的良心。当我拒绝与他们同流合污时,他们笑着对我说:“嗨!人生不就是一场游戏吗?”可是他们忘了,游戏也是有规则的,谁也无法逃避。于是我决定用我还未嘶哑的喉咙发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我将事情告诉了领导,但我太天真了,我的一腔热血撞在现实的铁壁上,徒然淋漓罢了。我,从一个国内着名的脑外科医生,变成了社会最底层的一份子。
就这样,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这场战争是被动的,是力量悬殊的,是看不见硝烟的。我因为扞卫一生游戏的规则,扞卫我为人的原则而被迫打响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的第一枪。没有医院愿意要我,我过着失业的生活,我实在很失望,因为这一切,使这场战争看真情如此可笑,像我一个人的自我慰藉。直到有一天,美国加州一所大学医院聘我任职,我才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我一直信奉规则是一国家,一个社会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的尊严,是一个在社会中行走的通行证。失去规则,丑恶将到处滋生,善与爱将迅速枯萎,人们将会活得盲目而惊慌。
2.纪念抗战胜利,陶冶少年情怀
艳丽季节,心花也像百花齐放,神圣的、崇敬的、昂扬的、豪迈的、热烈的、悲愤的等情感,交织心怀。
这都是对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
我是15岁的高中女生,并没有对那一战争如同身受的直感,对那种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和它的空前全面的胜利,只有抽象认识。在贪图嬉戏中,逐渐从电视、电脑、电影像触电一样为战争实际生活画面感染,又逐渐从书刊寻找记述这类内容的文章。
我为平型关大捷的机智,台儿庄大捷的壮烈,百团大战的威势;为佟麟阁、杨靖宇、张自忠、赵一曼、李林等的业绩和光荣殉国而震撼、流泪。我像沉湎于梦幻追随先烈奔驰于枪林弹雨、烟腾火爆的战地。
我喜爱李清照那“人比黄花瘦”的女性婉约,但怎能不赞叹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女性豪放;女侠秋瑾在晚清时,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过“拼将十万头颅血,誓把乾坤力挽回”和“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吟咏,这怎能不叩击千万女儿的心扉。
《自古英雄出少年》影片,道出真理,在历代人民起义浪潮中,必有多少妇幼参与。当然,史载12岁的甘罗,13岁的荀灌娘,15岁的夏完淳等都是英雄。抗日战争中有过《鸡毛信》《英雄小雨来》《小兵张嘎》等故事,都是根据实有原型创作的。我羡慕那些少年英雄,恨不相逢,惜难同步。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我忽然发现自身思想、学识、才能的浅薄,那些少年英雄像镜子,照出我面容的苍白,生活的空白。
我也有这样的亲人;15岁冒称20岁,打入日伪组织,艰难摸索,获取军方护照,劫救被俘的我方同志。许多典籍根据官方文件发表资料,我阅读了人民日报编《盛世中华。中华精英篇》文艺报编《艺术人生。画刊》《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都有介绍;还看到一位党史专家为其人其事向党要求大力宣传弘扬的报告。这都引起我深思。
我怎能把神思只系在课桌课本上,或听着什么白马黑马王子公主的梦呓,看着什么拿肉麻当有趣的节目,倾注于追星族嘶叫哭喊的狂热或族追星矫揉造做的表演,忍受“粗口歌”“笔仙卜”的浸渗,沉溺于美女美容美装美饰的时尚怪圈,而遗弃了清纯高雅的风采美。
我怎能自认幼小而自谅幼稚,安于无为的空虚,空虚的热闹,在浪掷光阴中消磨青春,要牢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呼唤!
对前辈少年英雄,我欣赏传奇故事,要学习爱国精神。尤其恶欲泛滥,刺目钻心,希望学校、家庭、社会各方汇成综合工程,继承鲁迅先生的意愿:再“救救孩子”,更“教教孩子”。
现在已有对少儿进行“三字经”传统教育的探索,是否可有进行“三字教”传统教育的设想,即以孔子提倡的“智仁勇”三字为重点的教育。我体会,张嘎等少年英雄,都是以智敏,观察生活,克服困难;以仁义,锻炼大志,坚持原则;以勇敢,奋发进取,无畏战斗!新时代的少年需要把“智仁勇”更明确、更深刻、更自觉地注入血液,嵌入灵魂!
我真遗憾,未能投身于抗日战争那样伟大壮丽的事业,作祖国的英雄儿女,而享受着从胜利获得的幸福;我的回报,是深化学业,以知识为武装,保卫祖国与世界和平,建设富强、和谐社会,以这一誓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有关战争的作文”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