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作文赏析
一个车夫的悲剧,一个社会的背影。看完这本书的我这样概括《骆驼祥子》。
祥子来自乡村,日益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了城市,渴望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选择了拉洋车这一职业,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农村,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没有发生改变。他习惯于一个人单干,同时又渴望有一辆靠得住的车——毕竟对他——一个车夫来说,车,就是一切。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正如文中所说:“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大概这个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这个愿望的机遇。克服了三年的重重困难,经过自己的努力拼搏,他终于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军阀抢去;但祥子仍然没有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还是以祥子的失败而告终。最后的他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毁坏成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为什么堕落呢?这就是那黑暗的社会背景所造成的。总的来说,《骆驼祥子》以幽默而带着讽刺的语气讲述了就北京人拉车的辛酸历程。作者老舍以一个人力车夫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示了中国在二十年代末期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平民百姓的欺压、冷落,表现出在恶毒的军阀统治下,北平一带底层贫民的苦难生活与遭遇,也从祥子的失败中告诫人们,一个贫穷的人若想咸鱼翻身,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从祥子的改变中,也讽刺了一些愚昧的人们,那些人,就像是随着环境而变化的动物,可谓是不堪一击,而那种人性的丑恶也暴露了出来。
文章中出现的方言是这篇长篇小说的一大特点。自然、淳朴的北京方言,还有对老北京的环境与人物描写,使人感到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还比较亲切。单凭这一点,就完全可以说这部作品是文学领域上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之作。
这篇小说的第二大特点就是老舍爷爷对人物的精雕细琢、细细描绘,使得整篇小说中的人物个个都是栩栩如生。如主人公祥子,起初的淳朴、阳刚、老实与坚韧,后来受到各种“暴风骤雨”——社会欺压的袭击后那麻木、呆板、狡猾和堕落,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文中“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段话就是对祥子的最好概括。还有既追求幸福又渗透了剥削者意识的虎妞,残忍而又霸道的刘四,都是这部小说中的经典人物。
这就是老舍爷爷的巨作——《骆驼祥子》,一部以贫穷车夫经历来揭示旧社会黑暗的成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