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其它工作计划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学科□班级□活动□部门)计划拟订者:;计划拟订时间: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本计划对象:二(3)、二(4);计划有效副本:■拟订者□教研室□年级部第一部分:学情判断(个体分析、整体判断、家庭背景、可用资源等)本学期二年级三班、四班、国际班三个班共有学生79人,三个班从整体上上看,数学的平均成绩相当。新生当中,从入学测试来看,大部分学生成绩尚可,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从家庭背景和可用资源看,学生家庭环境和家庭条件较好,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白领阶层居多,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这些学生的家长,有85%的文化层次比较高,他们非常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们有的能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督促和辅导,有的则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辅导,所以必须加强家校联系,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所用,利用整体教育优势实施完整性教育。第二部分:工作要点(总体目标、阶段目标、相关措施等)工作目标具体措施总体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情趣中学会数学,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同学们都能主动参与到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们热爱数学,并使之得到最大潜力的发展。1.采取丰富多彩、有情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多联系生活,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热爱数学、学好数学。2.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3.多方面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鼓励个性发挥、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潜力的发展。阶段目标1、《认识除法》让学生有层次的认识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使学生获得平均分的直接经验和认识。2、《口诀求商》是使学生运用6以内的乘法口诀求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3、《认图形》是通过看、数等活动来认识四边形,类推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4、《加和减》是让学生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帮助学生经历算法发展过程,理解笔算方法。5、《位置和方向》使学生能描述物体的所在位置,认识东南西北。6、《量长度》让学生认识线段、认识厘米、米,并能以厘米、米为单位量长度。7、《乘和除》(一)(二)两个单元是让学生能熟记7、8、9的乘法口诀,并能用相应的口诀求商,并能解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8、《时、分、秒》是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能认出钟面上的几时几分,并认识时间单位“秒”。9、《观察物体》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能观察出物体某一面的形状。10、《统计和可能性》是通过收集数据,让学生能用方块统计图表达数据,并认识时间发生的可能性。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认识平均分,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了解“每几个一份地分”的具体过程,感受平均分可以用除法。2、让学生在联系具体情境、运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3、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5、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平均分”的实际生活问题。6、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7、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8、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9、使学生能用加法(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10、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11、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13、在情境中,使学生具有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1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15、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激发自主探究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呢感有序思维、敢于创新与合作交往的能力。16、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第三部分:工作进度(教学进度、班级工作进度或部门工作进度等)周次起至日期工作要点责任人实际执行情况18/29—9/4《分一分》29/5—9/10《认识除法》、练习一、单元复习39/13/—9/17《口诀求商》、《练习二》49/20—9/24《认图形》、《有趣的七巧板》 [1][2]下一页 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按照自治区关于推进全区工业化进程和xx市关于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的发展要求及包钢关于“十·五”计划调整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与非钢产业规划要点,结合电气公司“十·五”计划的执行情况,为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本着“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要理论思想,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构筑,努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为此起草编制了《包钢集团电气有限公司“十·五”计划调整和“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 电气公司“十·五”计划执行情况综述: 自2000年以来,电气公司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培育下,在兄弟厂矿分子公司及各部处的热情支持下,经过自身艰苦努力和拼搏奋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生产经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业绩,企业整体效益和职工收益稳步有效持续增长,全面完成了集团公司各项指令性任务及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与基建技改等大、中修和抢修工程,为本公司的发展和集团公司的振兴做出较大贡献,实现了三年三大步、一厂变三厂的基本目标,成为非钢产业中的一颗明星,“十·五”计划的执行是健康稳进的、取得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 二、 “十·五”计划执行中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⒈ 电气公司虽说是独立法人的子公司,实质上是“计划经济的指标,市场经济的经营”,既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不适应市场竞争。 ⒉ 包钢集团公司“优化钢铁、突出稀土、大力发展非钢产业”的总体战略是正确的,但三年来对非钢产业,无论从组织领导上,还是资金投入上,特别是政策扶持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兄弟钢铁集团公司。整个非钢产业举步为艰,亏损严重,发展缓慢。 ⒊ 集团公司个别部处、个别分公司的官本位主义思想和集团公司内部市场的无序竞争,严重制约和束缚了子公司的健康发展,集团公司机构体制改革已远远落后于包钢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⒋ 电气公司内部员工,特别是中上层经营管理者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使命感、责任感不强,危机感、压力感不强,依赖性、等靠要思想严重,是制约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 ⒌ 没有名牌产品和系列规模生产,缺乏核心竞争力;资本运作能力差;体制改革特别是三项制度改革,尤其是分配制度改革步子不大,力度不强,深化不够。这是电气公司乃至包钢非钢产业“十·五”前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三、 “十·五”计划的调整: 1. 电气公司内外部市场的预测: 从外部市场看,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全面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包头市加快经济强市和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必将有力地拉动和推进电气公司的快速发展。 从包钢内部市场看,集团公司“十·五”、“十一·五”计划与规划的全面实施,必将加大产业调整、重组的力度和经济总量的提升。一是对国外先进电气设备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二是对“八·五”、“九·五”引进设备的升级;三是对四十年来原有高能耗电气设备的改造任务;四是对包钢现有电气设备的环保节能改造任务,应该说空间广阔,商机无限,电气公司具有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市场环境。 2. “十·五”后三年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思路: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后,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总的看是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稍纵即逝。电气公司必须抢抓战略机遇,与时俱进、乘势而上。 到2006年我们的发展目标是: (1). 申办高科技企业; (2). 初步实现集团化经营; (3). 完成ISO—9001与 14001、18001三证整合认证工作。 (4). 实现产值、利润翻一番(产值由2003年的4000万元,到2006年达到8000万元,利润由360万元达到800万元),职工年均收入达到24000元人民币。 (5). 创建学习型企业,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开办公司内部学校,多媒体教室全年开班;二是继续与职教中心联办大专班及后期本科班;三是对重点专业技术人才外培;四是强化职工的全员基础培训,实施滚动教学。 (6).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着重搞好现有产业的升级,大力推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实现产业多元化。大力发展制造业,到2006年力争产品制造收入达到总收入的50%,形成“三、三、三制”的均衡发展。 四、 实施对策与举措: 1. 通过变压器新厂房与新生产线的投产运行,拟与国内外名优生产厂家联合,实现品牌规模制造和独立经济运行。 2. 通过非钢产业的整合重组,实施低成本扩张,拟以联合或兼并少量人员、优良资产和适度投资、先进技术,组建开通“滑触线”生产线,“稀油防结蜡装置生产线”,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3.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构筑、勇于探索内部产权多元化和分配多样化,以变压器厂、电机修造中心为试点,推进模拟股权与期权制度,以科研开发为试点,逐步试行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主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4.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换代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机制创新,构筑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新型企业集团;通过管理创新,实施管理流程再造,以市场、顾客为导向。实现工艺、服务、信息三大网络,实现管理信息化、现代化。 5. 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的培养,吸引、选拔和任用以及激励、考核、评价、构筑企业人才高地,充分发挥“第一资源”的后发优势,全面提高电气公司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实力。 6. 通过技术管理与技术研发的创新,实施关键技术岗位人员的模拟期权,到2006年完成公司内部的十项科研项目。 五、 基建技改建议: 1. 基建项目建议:根据集团公司对电气公司“九·五”规划设想和包钢电气设备总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大型单体电机变压器检修的实际需要和集团公司整体效益的要求,拟在2006年或“十一·五”期间,投资新建一座具有75T吊装能力的大型电机、变压器修理厂房,设计投资3500—4000万人民币。 2. 由于电气公司1﹟、2﹟主厂房及偏跨是五十年代的建筑,特别是由于经过96年“5·3”大地震的自然破坏,拟对1﹟、2﹟厂房两个偏跨适时进行重建。设计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 3. 随着今后八年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和届时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环保的要求,拟对目前电气公司电镀厂(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无氢电镀厂)适时进行重大技术改造。 六、 电气公司“十一·五”规划目标与总体设想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本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电气公司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要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争当“三个模范”。要团结带领全体员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全面实现“十·五”计划各项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向“十一·五”规划目标奋力冲击。 电气公司“十一·五”的规划目标是: 1. 到2014年把电气公司创建为一个西北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的,富于活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先导型电气企业集团,成为包钢非钢产业中的明星。 2.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客观变化,推进全员股份制的进程,力争在“十一·五”中末期把电气公司建成一个脱离母体,产权清晰,独立法人运作的股份制企业集团。 3. 在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前提下,到2014年总产值达到1.2亿,利润达到1000万元,职工年均收入达到30000元。比“十·五”期间有较大幅度的有效增长,在包钢集团公司提前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使员工生活更加殷实。 二00x年二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