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描写景物竹子
在写作文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注意地域不同,景物的特点也不同。如南方与北方,平原与高山,城市与农村,其景色是各不相同的。如:
中国的古老文化是令人惊叹的,而这座城市则是悠久文化的集中体现。这里不但有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更有凝聚人们智慧的现代化建筑物: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新建的中央电视台发射塔……
这段话的作者抓住最能代表北京这个城市的景物来写,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北京。
2.注意动静搭配。我们还可以抓住景物的变化来写,我们所观察到的景物有的是静止不动的,有的是活动变化的,因此在写景时既要对景物的静态进行描写,也要对景物的动态进行描写,做到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把景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更形象。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第8课《小镇的早晨》第一自然段是静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第二自然段是动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3.注意景物的形状和颜色。除动静的变化之外,还有景物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如:
湖水清澈见底,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倒影在平静的湖水中,显得更加青翠。这是,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湖上像撒满了珍珠一样,微风一过,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再如《桂林山水》中对山水的描写:我攀登过峰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载倒下来。
4.注意景物形状、颜色的变化。除动静的变化之外,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往往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的变化时,不仅要注意写出动静变化,还要注意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发生的变化.
我在万紫千红,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里。唯独钟情于她—竹。那是因为她有坚强上进的精神,也有朴实而美丽的气质。
竹子能够在荒郊野岭中生长,也能在贫瘠的土地中生长,她有顽强的生命力。正如郑板桥所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诗人对竹子是多么喜爱。的确,竹子是美丽的。每当我看翠竹时,总会使我忘记世间的一切烦恼,带来欢乐。人们赞扬白杨树是因为它有力争上游的精神,喜爱垂柳是因为它有柔软的枝条,婆娑的姿态。我觉得竹子都具备这些。难道不是吗?你看那傲然挺立的竹竿子不就有力争上游的精神吗?那随风起舞的枝条绿叶不就有柳树那样的柔美吗?
竹、梅、松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它们在冬天依旧是翠绿如常,幽香袭人,然而三友中的竹,却更具有不平凡的气质。她和松树一样碧绿常青,和梅花一样挺霜傲雪,她还具有中通外直、不屈不挠的气概。难怪自古以来人们都称赞她。
竹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有的用来作箭矢、编织竹器;有的用竹子做栋梁之材,修建房屋;还有的做成竹笛、箫等乐器,给人们以欢乐;还有的被当做燃料烧成灰,她却毫无怨言。
啊!我爱竹!啊!我赞美竹!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作文描写景物竹子”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