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历史的作文

2013-10-23
关于中华历史的作文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走在历史的长廊中,时代在不断地变更,朝代在不断地更替,制度不断地改变……在他们背后,唯一不变的,就是中华的文化。

一个人身处逆境,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信念,同样,一个民族无论是否身处逆境,只要有信仰,他就会变得更强盛。

儒教,佛教,道教是近两千年来中国人宗教信仰的主流,而三教的渗透斗争与融合,贯穿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对华夏文明乃至中国社会的变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仍然遍及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儒教虽位列三教之首,然而道佛二教的存在毫无疑义,唯独儒教的有无,世间争论颇多。儒教究竟是具有宗教色彩哲学理论体系还是具有世俗成分的特殊宗教,这样的争论恐怕回一直持续下去,但如果从儒学的观念柱子几千年来对中华文化和炎黄子孙的影响来看,或许严格区分儒家到底是“学”还是“教”已经不重要了。

儒教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开始发展至今,儒教的历史是不可轻视的。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第二年,两个术士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汉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专制帝王,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

辛亥革命瓦解了传统的道德秩序和封建的政治秩序,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随着革命的失败,尊孔复古声浪又甚嚣尘上。针对当时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以新的思想武器冲击封建精神罗网,掀起一嘲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浪潮,为现代文化观念推波助澜。打倒孔家店”的斗争中,他们对孔子学说这样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的评价,不能说是完全科学的,甚至还存在着相当偏激的态度和看法,但是,其主流方面促进了思想自由、学术民主,以及新学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动摇了儒学在政治伦理道德领域的指导地位,结束了儒学在思想学术领域的统治地位,造成了全国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西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和各种新文化、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古老的中国,道不尽的历史文化,然而每一段文化的背后,我们都能感受到她独特的历史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