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人有谁

2014-06-26

《现代诗人有谁》好句子大全

现代诗人有谁王家新个人资料,曾用笔名北新等。

王家新个人资料: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学。1974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肖川农化厂劳动。1977年考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作家王家新作品: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触摸》、《风景》、《预感》等,诗论《人与世界的相遇》。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王家新生平(王家新介绍)

王家新代表作,著有诗集《纪念》(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游动悬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王家新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楼梯》(英译本,伦敦威尔斯维普出版社,1993)、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没有英雄的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文学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北岳文艺出版社,1997)、《坐矮板凳的天使》(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等。

另有编著《中国当代实验诗逊(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当代欧美诗逊(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论诗》(河南文艺出版社,1993)、《叶芝文集》(三卷本,东方出版社,1996)、《欧美现代诗歌流派诗逊(三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中国当代诗歌经典》(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及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等多种。

曾参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阎立钦教授主持的《语文大视野》项目,担任高一卷主编。曾获多种国内诗歌奖,曾多次获教育学院科研论文、科研论著一等奖。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诗歌作品及诗学文章被选入多种国内重要诗选及理论批评文集,并被北大、复旦等大学选入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诗作《在山的那边》被人教社选入初一语文教材、诗作《帕斯捷尔纳克》被人教社选入高二语文读本。

自1990年写作《帕斯捷尔纳克》到后来旅欧期间写作《临海孤独的房子》、《卡夫卡》、《醒来》等,他在中国诗歌界的影响逐渐增大。这些流-亡或准流-亡的诗人命运是他写作的主要源泉,他试图通过与众多亡灵的对话,编写一部罕见的诗歌写作史。作品中经常有令人警醒的独白,笔意沉痛。1996年之后,以《伦敦随笔》、《挽歌》为代表,又开始诗歌的新的探索。出版的诗集还有《一只手掌的声音》、《游动悬崖》等。

【扩展阅读篇】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一般常用的句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谁”或“什么”(主语部分);另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谓语部分)。

分类概说

句类

——句子的语气类,即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句型

——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包括单句和复句,单句和复句又可以下分若干小类。

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或标准看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别,例如“你看电影吗?”是疑问句,又是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下雨了。”是陈述句,又是单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编辑本段句类

陈述句

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

陈述句句末可以带上“的、了、呢、罢了”等语气词。“的—了”:“的”表示本来如此,“了”表示有了变化。“呢—罢了”:同样表示肯定,但“呢”稍带夸张和强调,而“罢了”却把事情往小里说。

陈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

特点:a、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b、常用的标点符号:句末用“句号”。

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句子。例如:

①明天要下雨。

②我紧张得心都要蹦出来了。

③您今天精神挺好的呢。

④他说了不回家的。

⑤事情本不是这样嘛。

否定句常用“不、非、没有、无、莫、否、句、勿、未”等。

但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常用的否定词“不…不…”“没有……不……” “非…不…”等。双重否定句跟相应的单纯的肯定句意思并不完全一样。

口语中还有“非得去”、“非要做”等说法,这种说法就是从“非……不可……”变来的,这种用法的“非”不再是否定副词,而是语气副词。在书面语言中常见“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说法。

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叫疑问句。其中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提问手段有以下几种:疑问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等,疑问语调不可或缺。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分: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是非问

陈述句加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构成,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也是对整个命题的简单的肯定和否定。例如:

①你明天会来吗?

②这件事你知道吧?

③这事你真的不管?

④你昨天迟到了,是吗?

这些句子可以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或用点头、摇头回答。

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怎么做”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例如:

①今天谁值日?

②你怎么不去图书馆呢?

③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的?

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

选择问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例如:

①是早上锻炼好,还是下午锻炼好?

②喝水还是喝茶?

正反问

由谓语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A、V不V(来不来)B、V不(来不)C、全句 V不V 。常用语气词“呢、啊”。例如:

①昨天玩得高兴不高兴?

②你买的东西便宜不?

③你根本就没看过书,是不是?

反诘问句,即反问句,也有上述四种格式,只是多用是非问和特指问格式,选择问和正反问用得少。例如:

①我不是已经跟你说过了吗?(=不用说了——是非问)

②十二点了,怎么还看电视?(=不要看电视了——特指问)

③你是来帮我呢,还是来拆台呢?(=老拆台——选择问)

④他们这么不讲理你说对不对?(=不对——正反问)

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降调)。

1、表示命令、禁止

带有强制性,常不用主语、语气词,结构简短、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否定句用“不准、不许、别”等。例如:

①禁止吸烟。

②不许乱说乱动。

③快去做作业。

2、表示请求、劝阻,包括请求、敦促、商量、建议、劝阻等。例如:

①大爷,您请进来坐吧。

②快说呀,为什么不说呢?说吧。

③快点!你可以再快一点吗?

请求或敦促人家做事,总有商量余地,因此宜于使用重叠形式的动词,常用敬词“请”,例如:“您说说。| 您请坐。| 您帮帮忙吧。| 请喝茶。”

感叹句

带有浓厚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浓厚的感情。一般用降调。

1、由叹词构成(从叹词辨别感情)。例如:

①哇!这衣服真漂亮!(惊叹)

②哎哟!你还真自以为是!(讥讽)

③唉,真没办法呀!(叹息)

④哼,等着瞧吧!(愤怒)

2、“名词 啊”表感叹。例如:

①天哪!这可怎么办啦!

②我的上帝呀!

③我的妈呀!

3、口号、祝词。例如:

①共产党万岁!

②为幸福的明天干杯!

③明天会更美!

4、更多的感叹句里有“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句尾有语气词。例如:“那该有多好哇! 好热的天气呀!多么可爱的小孩呀! 多好的想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