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品德的作文
1.
于细微处见品德
题目是借用“于细微处见精神”,“精神”较宽泛,我所说的是品行道德。
5月某日,我难得一次坐佛山1路公交车,快到祖庙时,上来一位婆婆,颤颤抖抖的,陪她的阿姨对坐着的一位10岁左右的男孩说:“小朋友,请你让奶奶坐一站好吗?”那男孩眼睛一翻说:“又不是我的奶奶!”转头瞧窗外去了。见此情状,后座的一位姑娘站起来让了座。
站在车门一侧的我心里真不好受……
10岁左右,读小学四五年级的红领巾,大概也写过“向雷锋叔叔学习”之类的作文,为什么一到现实中就变得如此无知且无礼呢?这毕竟不是很做到的小小的好事,何况别人提出了请求。由此,我想到了“于细微处见品德”。
或许,独生子女受到了太多“小皇帝”的宠爱;或许,我们的素质教育太多抽象空洞;或许,孩子们见多了社会上太多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像这种不认“奶奶”拒绝让座的例子恐怕并不罕见。
一个人,一个民族想要获得他人,他民族的尊重,礼义是重要方面,因为这些都反映了文明程度。前不久,我到某高校作演讲,在回答:“什么是综合素质”时,我举了个实例:韩日世界杯期间,8万人的韩国体育场球赛结束后,最轻松的是清洁工,因为每位观众不管在球赛时如何狂热,但终赛哨响之后,他们都会把座位前后收拾得干干净净,把废弃物装
进预先准备的塑料袋带走,于是球场就像还没开始比赛一样干净。我问,你们多数都到新广场看过球赛或演唱会,你们会这样想这么做吗?大学生们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做好人从小处着眼,做好事从小事做起,这就是:“于细微处见品德”小朋友们,你们赞成吗?
2.
情感+品德=爱
在主人公安利柯的父亲给安利柯的信《学校》这一章中,作者用安利柯父亲的口吻告诫我们这些小读者要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在学习这个“战潮上冲锋、呐喊。其中有一段文字让我感触最深,甚至是荡气回肠:
“由千百个民族的儿童组成的学习大军,是一个多么庞大的集体,这个庞大的集体每天都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有意义的巨大的运动!这运动一旦停止,人类就没有了光明,失去了希望。因为这种巨大的运动正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和光辉灿烂的未来!”
这一段,作者真正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同时让我们明白要养成勤奋刻苦的品德,从而表现出“爱”这一贯穿全书的主题。
整本书都是以日记的形式写的,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爱”——有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对老师的爱,同学之间的友爱,公民对祖国的爱……我不喜欢枯燥虚伪的说教,对于那些“豪言壮语”却又天马行空的口号更是不喜欢。《爱的教育》用生动朴素的文笔描绘出一篇又一篇栩栩如生的充满爱的诗篇。我知道书里的有些情节都是虚构的,可我宁愿相信它是真的。我宁愿相信这世上——在意大利,有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绅士,以及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这或许就是作者的“功夫”吧,也是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吧!在众多的文学著作中,此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来阅读。
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起来分享《爱的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