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中的种种不良表现,无一不和现实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在深入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已经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因此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社会上的抬头泛滥,对高校思想阵地形成了猛烈的冲击。年轻的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很容易受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把入党作为谋取利益的途径,加之就业过程中学生党员优势明显的客观事实,使大学生在入党问题上产生功利化的倾向,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2“功利性”动机不等同于消极的价值观
许多大学生把入党当作自己参加就业竞争的一个砝码,对入党能找到好工作存在着比较高的认同,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产生积极要求入党的愿望,不能以此片面否定当代青年具有实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愿望。在调查中,有的人认为“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与“为找一个好工作”之间并没有矛盾,两者根本上是一致的。对于大学生的这样一种反映,我们应该从中发现一些积极的认识。大学生把找一个好工作的希望与加入党组织的要求相联系,是青年进取性的表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为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而对自己在政治上树立一个努力的目标,并非是一件坏事情,其中的合理性应予以承认。如何将这一愿望与政治进步的标准结合起来,是党组织需要实现的工作目标。“功利化”入党动机不等同于价值观的消极。
3“功利性”动机不等于利益的私欲化
大学生希望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而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看起来是出于自己的一己之私。需要指出的是,无产阶级也讲功利,共产党也有功利。但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功利是革命事业、党的事业与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因此,没有革命事业,没有党的事业,就没有共产党员个人的功利。每一个党员的功利是与革命事业和党的事业融为一体的。共产党员当然也有个人的利益,但是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只有与革命事业和党的事业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实践表明,革命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确实为共产党员提供了光明的前途,这也说明,无产阶级的功和利、共产党的功和利,是与其从事的伟大事业相联系的。调查表明,许多大学生除在入党动机上带有功利性目的外,他们仍然把“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中华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所以“功利”与“私欲”是两个概念,大学生入党动机中存在找一个好工作的想法不等于就是“私欲”。
四、对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性”的思考
1加强对大学生的针对性教育
要结合大学生本身的特点,创新思想教育模式,改进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要克服说教式的入党教育模式,丰富入党动机教育的方法。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件严肃而意义神圣的人生大事,但过程也应当更加人性化,如果局限于教条式的机械说教是不能够达到实际目的的,而且这也不符合大学生们思维活跃的特点。党建工作者在这方面要下大力气探索,党建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发挥先进科技和传媒的作用,不局限在书本读物,不局限在大学校园,大力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扩大社会教育途径,不仅要从理论上认识社会,而且要在实践中阅读社会,使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尚未加入组织之前、尚未进入职业岗位之前,就能对共产党员在社会上的真实价值和实际作用有一个提前了解。这对于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认清党员使命是有帮助的。
2加强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积极引导
加强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引导工作,使大学生把实现个人抱负与树立入党志向正确地结合起来。建议可以开展一些诸如“大学生加人党的队伍后对自己究竟有哪些有利的因素”“在自己的成才道路上加不加入党组织会有什么影响”“党员大学生与非党员大学生在要求上有什么不同”等专题性的讨论,使大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充分了解入党意味着什么、入了党要干什么。毫无疑问,出于大学生入党动机多样化的现状,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中确实存在与党的要求有距离的方面,也不能否认存在某些不良动机的事实,但入党教育要树立全面的观点,注重加强引导,切忌采取简单化的做法,以传统的思维习惯,对带有实现个人抱负的入党动机加以指责和批评。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当前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