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计划

2014-07-15

《省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计划》行政工作计划

2008年,全省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总体要求,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加强各级统计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统计能力为重点,结合全国经济普查、节能降耗统计、服务业统计等重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常性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广大统计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统计法律法规意识。(一)认真组织实施年度普法工作。各级统计局要按照《省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年度普法计划,确定年度普法重点,落实年度普法措施,稳步推进统计“五五”统计普法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评。(二)广泛开展《统计法》颁布25周年纪念活动。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通过举办纪念座谈会、开展知识竞赛、征集书画作品、举办文艺晚会、电视宣传以及评选表彰先进等活动,隆重纪念《统计法》颁布25周年。要把纪念活动与“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12.8”统计法宣传旬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统筹协调,早作安排,掀起统计普法的新高潮。(三)继续加大对各级党政领导的普法力度。省局对市、县(区)政府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进行培训。继续抓好把统计法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内容规定的落实,并组织检查讲评。(四)围绕统计重点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围绕(本文由第一范文网免费提供,转载请注明)全国经济普查、节能降耗统计、服务业统计等重点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早准备、早筹划、早启动;要加强分类指导,区分对象和层次,根据不同的工作特点和时段,安排不同的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增强教育针对性,提高教育实效性。(五)加强统计部门领导和机关干部的法制学习教育。认真抓好《省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统计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统计能力的意见》的贯彻,提高统计局领导依法统计的意识和水平。要落实统计部门领导和机关干部学法制度,要拟制学法计划;要采取党组(党支部)中心组集中学,举办机关法制讲座等形式进行研讨学习;要抓好学法的时间、内容和人员的落实。要认真组织机关干部参加省政府《行政执法证》和国家统计局《统计执法检查证》的培训与考试;要借助各类办班、统计从业资格上岗培训等,抓好继续学习教育,更新、充实统计法律知识。(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省局将通过编印《统计行政执法手册》、《统计法制工作经验汇编》和继续办好统计法制网页等途径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要不拘一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拓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要积极协调、认真编写统计法律法规授课教材、教案。要坚持“统与学”的结合,在统计工作实践中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坚持“查与宣”的结合,做到边开展监督检查边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坚持“罚与教”的结合,让统计违法对象在处罚中接受统计法律法规再教育;坚持“曝与释”的结合,加大统计违法典型案件的曝光面,以案释法。一、2008年工业发展安排1、指导思想2008年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九届二次全会和县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要求,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发展道路,着力在扩大经济总量、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我县工业总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努力形成产业结构合理、竞争优( 第一范文网)势明显、技术管理先进、信誉和效益双高、制度环境优化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全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主要经济指标安排工业销售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19.6%。工业增加值88亿元,同比增长22.2%。利润总额35亿元,同比增长18.6%固定资产投入不低于40亿元二、2008年重点工作和措施2008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年,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艰巨工作任务,全县工业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在扩大总量、产业集聚、自主创新、优化结构、改善环境上下功夫,努力推进我县工业济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年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1、强化增量投入,扩大经济总量。2008年,要继续把强化增量投入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个一批”工作机制。全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40亿元。一是强化项目建设。要全力抓好XX年年结转项目和2008年新上项目的建设、投产,不断扩大实力和增长点。二是抓好招商引资。紧密结合我县实际,顺应世界产业转移趋势,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瞄准国内外大财团、大企业、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效果,实现我县产业( 第一范文网)项目数量上快速增长,产业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的大幅提升。三是加大技改投入。充分发挥市县两级技改引导资金的作用,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年技改投入资金不低于15亿元。四是抓好企业扩能。鼓励发展态势好的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兼并、整合等形式,扩大规模,做优做强;鼓励成长型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逐步壮大实力,发展成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2、强化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历史经验表明,只有产业高度集聚,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集约、节约、生态同步发展。推动产业集聚,重点抓好:一是强化园区建设。要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乡镇工业区发展的意见》精神,充分利用各项扶持政策,全面推进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二是拓展发展空间。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原则,抓好三个县级园区的扩区工作,要整合存量土地,提高投资强度,开拓立体空间,提高园区的容积率。充分利用各乡镇闲置厂房和闲置非农建设用地进行招商;对分散、简陋厂房进行整合改造,建设高标准厂房,使现有土地存量资产发挥最大效益。三是加强对乡镇工业区开发建设的管理。出台《县乡镇工业区工作实施意见》,每个乡镇都要整理出1平方公里的乡镇工业新区用以承接项目,要继续完善乡镇工业新区规划,成立开发建设公司,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投入密度和产出强度。四是推进产业集聚。加快完善工业布局调整,积极引导现有和新上规模以上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突出产业特色,形成产业优势,提高园区竞争力。3、强化结构调整,促进做大做强。针对工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主导产业竞争弱化的问题,2008年,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围绕天津市对我县的产业定位狠抓“十一五”规划的落实,抓好布局结构调整,突出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规模企业。一是加快支柱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继续做大做强钢铁加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装备制造、轻工和现代医药等“五大支柱产业”;全力打造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现代制药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四大产业基地”。二是发展壮大规模企业。要对现有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60个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做强;要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到我县投资;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措施实现低成本扩张;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实行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的战略重组;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搞联合,充分利用内外资本,加快企业的壮大发展。通过上述措施,打造一批具有自己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不断扩大企业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4、强化自主创新,提升发展水平。2008年,要认真落实促进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强化自主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全面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是强化自主创新。全年创建市级技术中心2个、累计达到7个,申报市级技术创新项目5个、累计达到22个。并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自主创新,全面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实施名牌战略。2008年力争创天津名牌2个,累计达到21个,并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打造区域品牌,创建集团品牌,开发一牌多品,提高品牌企业发展能力。三是推进企业认证。全年完成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企业20家。通过上述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软实力,推进企业整体发展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