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题的作文
篇一
“一条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16千米,这条船从甲地顺流而行。6小时到达乙地,问这条船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几小时?”这道题,乍眼一看,感觉一头雾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虽然我上过奥数班,但是,还是要思考一下的)。
嗯,这道题是“行船”问题,此题,用“行船”问题的公式可以“套”出来。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出顺水速度,如果要求出答案,还要知道路程、时间。现在就来说一下我解这道题的思路吧!
先求顺水速度:4+16=service@www.oh100.com=1service@www.oh100.com+16)*6/(16—4)
=20*6/12
=120/12
=10(小时)
答:这条船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10小时。
解完后,我把书桌上的奥数书随手翻了一下,一看,我的方法是对的。我豁然开朗,大声喊:“我又攻破了一道题”。妈妈听后说:“好样的”。
通过做这道题,我得到了一个启示:解数学题,只要有清晰的思路,没有什么题,我们做不出来。
篇二
今天,老师一上课就让我们做一道题。我定睛一看,竟然是奥数里的行程问题。题目是这样的:一条河水流速为时速4千米,一条船的时速为16千米,从甲地顺流而下,6小时到达乙地,问:这条船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久?
这道数学题,粗一看,让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我还是条件反射地在脑子里蹦出了三条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
顺流的速度=水速+船速;
逆流的速度=船速-水速
我循着公式苦苦思索:题目让我们求的是时间,而要求时间必须要知道路程和速度,可是题目里不但没有路程,而且速度还是两个。这可没法做呀!怎么办呢?
我抬起头来看看别的同学;有人紧锁愁眉,冥想苦思;有的人死死的盯住黑板,似乎这样就能从黑板看出答案似的;也有的人胸有成竹地在书上飞快地写着,好象这道题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我看着看着,突然灵机一动,啊,有了!我不敢怠慢,赶紧抓住这一闪即逝的灵感——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尽管题目没有给出路程,但是也可以用公式先求出来,再把这个结果当成已知了条件来使用就可以。
这时,我飞快地在纸上写着:(16+4)×6=120(千米)
知道了路程,再就是求逆水是的速度,应该是船速减去水速:
16-4=12千米/小时
这样,题目要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20÷(16-4)=10(小时)
计算得出的这个答案是返航所需要的时间——10小时。我再验算一看,果然就是正确的。我给老师一看,老师伸出大拇指表扬了我,还说我的速度最快。“YES!”我大呼一声,差点从座位上蹦了起来,此时的我兴奋得不得了,心里美滋滋的,比吃了糖还甜。我对自己说:平时一些我们不开窍的事情,换一个角度思考说不定就峰回路转,豁然开朗。
我真佩服自己,这么快就解出了这道数学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