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现代诗
《秋天现代诗》好句子大全
秋天现代诗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是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一九三四年)
《沪杭车中》 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私语》 徐志摩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
一颗憔悴的秋柳里,
一条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
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
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
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
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秋月呀》 徐志摩
秋月呀!
谁禁得起银指尖儿
浪漫地搔爬呵!
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可不是禁不住它
玉指的抚摩,在那里低徊饮泣呢!就是那:
无聊的云烟,
秋月的美满,
熏暖了飘心冷眼,
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
来参与这
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秋
送走夏日里的最后一缕火热的娇阳,
你牵了种子的手,
一路搀扶着,
走过两个季节的长长短短。
只为,
遍地金黄中枝头高挂的果实,
和田野边农人们憨实的笑靥。
我分明看见,
他们的双眼中已经沁着欣喜的泪花。
终于,
水田里的谷穗,
悄悄爬上曾经那一棵还是禾苗的头顶,
把叶压弯;
也把收割者的背压弯,
把扁担压弯。
你用一份丰收后的容颜,
慰籍农人们苦苦跋涉了许久的汗水。
南飞的燕,
也被你送走在落叶归根后的树梢,
深情的吐出一丝丝白雾,
掩没它们归家的足迹,
只留给蔚蓝的天空,
一片悠长悠长的回忆。
【扩展阅读篇】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一般常用的句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谁”或“什么”(主语部分);另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谓语部分)。
分类概说
句类
——句子的语气类,即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句型
——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包括单句和复句,单句和复句又可以下分若干小类。
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或标准看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别,例如“你看电影吗?”是疑问句,又是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下雨了。”是陈述句,又是单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编辑本段句类
陈述句
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
陈述句句末可以带上“的、了、呢、罢了”等语气词。“的—了”:“的”表示本来如此,“了”表示有了变化。“呢—罢了”:同样表示肯定,但“呢”稍带夸张和强调,而“罢了”却把事情往小里说。
陈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
特点:a、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b、常用的标点符号:句末用“句号”。
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句子。例如:
①明天要下雨。
②我紧张得心都要蹦出来了。
③您今天精神挺好的呢。
④他说了不回家的。
⑤事情本不是这样嘛。
否定句常用“不、非、没有、无、莫、否、句、勿、未”等。
但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常用的否定词“不…不…”“没有……不……” “非…不…”等。双重否定句跟相应的单纯的肯定句意思并不完全一样。
口语中还有“非得去”、“非要做”等说法,这种说法就是从“非……不可……”变来的,这种用法的“非”不再是否定副词,而是语气副词。在书面语言中常见“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说法。
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叫疑问句。其中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提问手段有以下几种:疑问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等,疑问语调不可或缺。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分: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是非问
陈述句加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构成,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也是对整个命题的简单的肯定和否定。例如:
①你明天会来吗?
②这件事你知道吧?
③这事你真的不管?
④你昨天迟到了,是吗?
这些句子可以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或用点头、摇头回答。
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怎么做”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例如:
①今天谁值日?
②你怎么不去图书馆呢?
③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的?
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
选择问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例如:
①是早上锻炼好,还是下午锻炼好?
②喝水还是喝茶?
正反问
由谓语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A、V不V(来不来)B、V不(来不)C、全句 V不V 。常用语气词“呢、啊”。例如:
①昨天玩得高兴不高兴?
②你买的东西便宜不?
③你根本就没看过书,是不是?
反诘问句,即反问句,也有上述四种格式,只是多用是非问和特指问格式,选择问和正反问用得少。例如:
①我不是已经跟你说过了吗?(=不用说了——是非问)
②十二点了,怎么还看电视?(=不要看电视了——特指问)
③你是来帮我呢,还是来拆台呢?(=老拆台——选择问)
④他们这么不讲理你说对不对?(=不对——正反问)
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降调)。
1、表示命令、禁止
带有强制性,常不用主语、语气词,结构简短、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否定句用“不准、不许、别”等。例如:
①禁止吸烟。
②不许乱说乱动。
③快去做作业。
2、表示请求、劝阻,包括请求、敦促、商量、建议、劝阻等。例如:
①大爷,您请进来坐吧。
②快说呀,为什么不说呢?说吧。
③快点!你可以再快一点吗?
请求或敦促人家做事,总有商量余地,因此宜于使用重叠形式的动词,常用敬词“请”,例如:“您说说。| 您请坐。| 您帮帮忙吧。| 请喝茶。”
感叹句
带有浓厚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浓厚的感情。一般用降调。
1、由叹词构成(从叹词辨别感情)。例如:
①哇!这衣服真漂亮!(惊叹)
②哎哟!你还真自以为是!(讥讽)
③唉,真没办法呀!(叹息)
④哼,等着瞧吧!(愤怒)
2、“名词 啊”表感叹。例如:
①天哪!这可怎么办啦!
②我的上帝呀!
③我的妈呀!
3、口号、祝词。例如:
①共产党万岁!
②为幸福的明天干杯!
③明天会更美!
4、更多的感叹句里有“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句尾有语气词。例如:“那该有多好哇! 好热的天气呀!多么可爱的小孩呀! 多好的想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