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句子成分对比

2014-08-12

《英汉句子成分对比》好句子大全

英汉句子成分对比“就句子的结构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英语是形合的语言,造句受到较多的形式制约,因而可以用形式规范精确地描写它的句法;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词组以内在的精神为纽带连成句子,形式上流散不定,适宜用模糊的方式加以描写。

英语句子犹如“葡萄形”结构,葡萄主干很短,其上附结丰硕的果实(各类修饰语及从句即是)。而汉语句子则较短,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的往下叙述,逐步展开,信息内容像竹竿子一样一节一节地同下去,很少有叠床架屋的结构,因而常被称为“竹竿型”结构。

人称主语句和非人称主语句,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遣词造句之小事。其实不然,两者存在着本质区别,关系到看世间万物,究竟孰主孰次,具体地说,是以“人”为主,还是以“物”为主?

翻开中国哲学史,老子、孔子、孟子所宣讲的“处世之道”、“治学之道”,其哲学思想水乳交融,难分彼此。老子开宗明义地提出“人是万物之主体”。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也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受其熏陶——“人是万物之主体”,天经地义,不能动遥久而久之,人称主语句成了一种定势,一种规律,细雨润物,深入人心。星移斗转,国人对人称主语句式的使用和接受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地步,即使没有出现,也是“心有灵犀”。

再回过头来看英语,那就是另一码事了。西方哲学一开始就扎根于相对宽松自由的土壤之中。所谓“人是万物之主体”在西方没有市场,在西方的语言里也就没有插足之地。举笔成文也好,开口-交谈也好,所使用句子的主语就很少束缚,很少规矩。人称可以做主语,非人称的一切事物,无论具体的、抽象的,无论意念的、心理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可“拉”来作主语。既然主语可以五花八门,英语少无主语句的现象就不难理解。

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接触了大量英语的非人称主语句式时,往往会惊叹这汇总句型确实是英语的一道风景,新颖独特,洋溢活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现对非人称主语句式的动词谓语做一归类:

一、与人的视觉有关的若干动词,如see, witness, look, peer

The new year will see great changes.

二、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动作动词,如greet, kiss, tell, ask

The news greeted us when we arrived.

三、与人的活动有一定关系的动作动词,如escape, slip, take, bring

His name escaped me for the moment.

四、与人的活动关系不大的动作动词,如give, set, made, kill

The sight of the snake made me frightened.

【扩展阅读篇】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一般常用的句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谁”或“什么”(主语部分);另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谓语部分)。

分类概说

句类

——句子的语气类,即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句型

——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包括单句和复句,单句和复句又可以下分若干小类。

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或标准看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别,例如“你看电影吗?”是疑问句,又是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下雨了。”是陈述句,又是单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编辑本段句类

陈述句

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

陈述句句末可以带上“的、了、呢、罢了”等语气词。“的—了”:“的”表示本来如此,“了”表示有了变化。“呢—罢了”:同样表示肯定,但“呢”稍带夸张和强调,而“罢了”却把事情往小里说。

陈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

特点:a、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b、常用的标点符号:句末用“句号”。

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句子。例如:

①明天要下雨。

②我紧张得心都要蹦出来了。

③您今天精神挺好的呢。

④他说了不回家的。

⑤事情本不是这样嘛。

否定句常用“不、非、没有、无、莫、否、句、勿、未”等。

但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常用的否定词“不…不…”“没有……不……” “非…不…”等。双重否定句跟相应的单纯的肯定句意思并不完全一样。

口语中还有“非得去”、“非要做”等说法,这种说法就是从“非……不可……”变来的,这种用法的“非”不再是否定副词,而是语气副词。在书面语言中常见“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说法。

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叫疑问句。其中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提问手段有以下几种:疑问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等,疑问语调不可或缺。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分: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是非问

陈述句加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构成,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也是对整个命题的简单的肯定和否定。例如:

①你明天会来吗?

②这件事你知道吧?

③这事你真的不管?

④你昨天迟到了,是吗?

这些句子可以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或用点头、摇头回答。

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怎么做”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例如:

①今天谁值日?

②你怎么不去图书馆呢?

③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的?

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

选择问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例如:

①是早上锻炼好,还是下午锻炼好?

②喝水还是喝茶?

正反问

由谓语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A、V不V(来不来)B、V不(来不)C、全句 V不V 。常用语气词“呢、啊”。例如:

①昨天玩得高兴不高兴?

②你买的东西便宜不?

③你根本就没看过书,是不是?

反诘问句,即反问句,也有上述四种格式,只是多用是非问和特指问格式,选择问和正反问用得少。例如:

①我不是已经跟你说过了吗?(=不用说了——是非问)

②十二点了,怎么还看电视?(=不要看电视了——特指问)

③你是来帮我呢,还是来拆台呢?(=老拆台——选择问)

④他们这么不讲理你说对不对?(=不对——正反问)

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降调)。

1、表示命令、禁止

带有强制性,常不用主语、语气词,结构简短、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否定句用“不准、不许、别”等。例如:

①禁止吸烟。

②不许乱说乱动。

③快去做作业。

2、表示请求、劝阻,包括请求、敦促、商量、建议、劝阻等。例如:

①大爷,您请进来坐吧。

②快说呀,为什么不说呢?说吧。

③快点!你可以再快一点吗?

请求或敦促人家做事,总有商量余地,因此宜于使用重叠形式的动词,常用敬词“请”,例如:“您说说。| 您请坐。| 您帮帮忙吧。| 请喝茶。”

感叹句

带有浓厚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浓厚的感情。一般用降调。

1、由叹词构成(从叹词辨别感情)。例如:

①哇!这衣服真漂亮!(惊叹)

②哎哟!你还真自以为是!(讥讽)

③唉,真没办法呀!(叹息)

④哼,等着瞧吧!(愤怒)

2、“名词 啊”表感叹。例如:

①天哪!这可怎么办啦!

②我的上帝呀!

③我的妈呀!

3、口号、祝词。例如:

①共产党万岁!

②为幸福的明天干杯!

③明天会更美!

4、更多的感叹句里有“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句尾有语气词。例如:“那该有多好哇! 好热的天气呀!多么可爱的小孩呀! 多好的想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