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专题

2014-08-21

《诗歌赏析专题》好句子大全

诗歌赏析专题古典诗歌鉴赏专题

说明:

本专题温习教案由三个子教案组成,每个教案一课时:专题总领课教案;如何掌握诗歌的笼统;怎样品味诗歌的言语和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

教学目的:

A、明白考纲要求,明?**孪爸氐悖?(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B、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先生的鉴赏基础;

C、总结高考试题规律,猜想2003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

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

教学难点:总结规律、猜想走向;

教学方法:以理性资料为基础,以理性升华为支点,在少量资料的支撑下,议、评、联、结;

前置诊补:

标题: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标题有何特点?

近十年来高考古典诗歌鉴赏标题大清点

1994年是元稹的《菊花》;

1995年是李清照的《如梦令》;

1996年是一首咏史言志的元曲;

1997年是以比拟阅读方式出现的刘禹锡的《看洞庭》和雍陶的《题君山》;

1998年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1999年是考察的是杜甫的《漫成一首》;

2000年高考题是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2001年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2002年高考考察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明白:清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察的方式主要有客观题和客观题,且由客观题向客观题转化;

清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少数是短小精悍的尽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方式的诗歌;

清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众所周知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时机;2、流畅冷僻者也不予思索;

清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目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标题的条件。

教学进程:

一、明白考纲要求:(板书)

1、鉴赏文学作品的笼统、言语、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念态度;

二、构建知识网络

〔一〕设问:鉴赏常用知识有那些,如何对考纲停止细化和诠释?

板书:术语、细化、诠释

点拨:

1、文学作品的笼统对小说来说是“人物笼统”,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抵触。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笼统;关于抒怀诗来说,笼统就是抒怀主人公,关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笼统。

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回结: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板书):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烘托、用典、化用、互文、重复等;

⑵、表现手法:(板书):

表达方式(板书):

记叙、议论、描写、抒怀。

抒怀可分为直接抒怀;直接抒怀(借景抒怀、托物言志;情形融合)。

描写:音讯结合、真假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写意;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文艺表现方法(板书):

赋、比、兴;抑扬变化、展陈描写、意味联想。

⑶、篇章结构(板书):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进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妥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化、过渡照应、伏笔展垫等。

3、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板书:思想内容

1 书写团体际遇、遣怀即兴的内容(板书)。

主要的表达程式和用语有以下:

咏物言志、即事感念抒怀、羁旅客心、伤春惜春、自伤迟暮、游子思回的乡愁、闺怨树奇、爱情诗;

⑵、抒写国度兴衰和百姓疾苦(板书)

边塞征战、怀古咏史抒怀、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作

**作者的观念态度也包括两个层面内容:

①态度:同情、褒赞、激赏;贬低、厌恶、冷漠

②倾向性:人民性、封建性、***性、专制性

历史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提示:这个进程及其重要,它起着为整个鉴赏进程定向的作用。否则,先生在做这类标题时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的觉得。

如,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标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A、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现象?作用是什么?

B、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笼统,请简析。

C、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从这首诗的设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区分考察了诗歌的“笼统、言语、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态度等考点,题肢设计严密、迷信,有较好的检测功用。而明白了考点的详细内容关于正确地解答诗歌鉴赏标题具有剧烈的定向和定位作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关于考点的阐释的重要性。

[附:简析]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蕴藉的笔触,采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在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形。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写景起渲染颜色、烘托气氛的作用。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处有怨情。

〔二〕、对高考标题的分类及命题趋向的剖析、

标题设计:高考试题的分类如何?

明白:综观十余年的高考试题,依照诗歌表现的内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状况:

1、咏物诗。(板书)1994年高考题元稹的《菊花》;2000年春季高考试题虞世南的《蝉》。透过两首诗我们可以从微观上掌握咏物诗的特点,掌握品读此类诗歌的规律、方法;以便举一反三,更好地指点高三语文温习备考任务。请看作品: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苏拐荚冬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 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标题:⑴、两首诗区分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意图就是描情摹态吗?

点拨:两首诗固然冠以“菊花”“蝉”,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是“别有兴寄”,另有寄予。如《菊花》借菊花的高洁的质量来表现诗人自己的高贵无暇的品行的。《蝉》中,虞世南藉“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西风之力”,而是仰仗自己的“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笼统来向众人标明:立身高洁的人,不需求外界的仰仗,自能声明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⑵、在两首诗里,作者的笼统是如何显显露来的?

点评: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笼统“菊花”“蝉”之外,真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自况、自喻、自比”的清高的节操来。

异样,1994年和2000年高考题在设置选项时,也紧扣了“咏物”的体式,从笼统和技巧方面命题。

回结:咏物诗有两大特点:

①是借物寄予、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脱颖而出、秋士迟暮的感受。

②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宗旨和笼统的载体。我们在温习时,对同类的诗歌,假设能从“咏物”的特征进手,那将会事半功倍。

2、咏史诗(板书)。

请看杜牧的 《泊秦淮》

烟笼冷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阁江犹唱《后庭花》。

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 《水龙吟》

问人世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西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标题:请就这两首诗,谈一下咏史诗的特点?

明白:咏史诗有以下几个特点:(板书:特点)

⑴、借古伤今、借古讽今;

⑵、诗歌有着极强的理想针对性;

⑶、诗歌外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慨叹、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和宣泄物而已。所以,咏史诗外面的景物或许其他的人和事和理想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距离,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