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外阅读的作文
我把自己比做书里的一只虫,但我却不知道自己是书虫,还是蛀虫。——题记假如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会毫无顾忌的用莎士比亚的话回答: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没有翅膀。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世界有了书籍会是怎样呢?“考试如此多焦,引无数考生尽通宵,惜秦皇汉武,胆子太小,唐宗宋祖,不得不抄,一代天骄,成吉思汉,最后只得把卷交。”当我们看到这类“诗”篇,可以一边笑一边说:“经典,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偶尔看到“落伍”的人,手捧《水浒传》之类的“俗书”时,我们会冲那些读名着的人高喊:“去其糟粕。”年轻人似乎不爱看这古董而又枯燥的名着,因为我们过于浮躁,我们向往刺激,曲折离奇,虚无缥缈。于是,风华正茂的我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坚信有付出就有收获,但是当我们爬出书本,我们不知道收获了什么,多少次废寝忘食的战果竟是无可奈何,原来自己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蛀虫。亡羊补牢,可有人却说:“我很忙。”是的,我很忙,忙着考试,学习;忙着在形形色色的书海里挑寻经典”名着,很有古人“闻鸡起舞”的精神。然而,我们为何不放松一下,想想我们所谓的“忙”是不是真的忙,为什么不三思而后行,减少一些盲目的忙,提高忙的效率,使收获的“含金量”实现“跨越式”提高。不要在忙了,我们应该发挥“选择透过性”的功能,使艳情、武侠之类的书再效应阶段被适量吞噬,让古典文学发挥它的特异功能。这样就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书虫。只有尽其用,方能显其能。读出信心,而不是颓废。读出知识,而不是垃圾。读出现实,而不是虚无缥缈。读出自我,而不是随波逐流。书籍是营养品,也是垃圾品,关键看你怎样使用;你是书虫也是蛀虫,关键看你怎样选择。愿你一路走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直到4岁那年,在很是无聊的时候,随手拿起一本漫画,内容好有意思,深深的被里面的人物和语句吸引住了,于是我开始喜欢漫画了,例如《老夫子》、《漫坛》、《爆笑水晶球》等等都爱不释手了。
五岁那年,爸爸、爷爷都劝我看看童话、小说,我想漫画那么有趣,童话也一定不错吧,我开始看童话了,但是童话的字太多了,还有不认识的字看得好费力呀,看书就头痛的毛病又犯了,所以看了几段就看不下去了,虽然看不下去但文字中的故事还是深深的吸引了我,所以又很难放下,永远在我的心中发生了思念,终于还是在又苦恼又兴奋的情绪下看了几篇,逐渐的多少也发生了一点兴趣了。
七岁那年,爸爸要我看小说,小说的文字更难了,看起来实在太费劲了,实在看不进去了,怎么能不头痛吧,勉强看了一篇《匆匆》是朱自清老师写的,他告诉我们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还有再青的时候,挑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但聪明的你告诉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返了呢,是有人把他偷走了吗?是自己逃走了吧、都不是,是我们自己把他浪费了时间是不会再来的,小时不看书,长大后悔就来不及了,再头痛,我也应该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