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孩子写作文
如何指导孩子写作文
有的家长对我讲,孩子每一次考试的阅读和作文成绩很差,对于如何引导孩子作文他们很是头疼,有的家长甚至埋怨孩子不聪明,脑袋瓜不好使。其实我们作为家长,大可不必揠苗助长或恨铁不成钢。因为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只是我们没有去让孩子去发现它、积累它。
要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和水平,首先应该从引导孩子走进生活入手,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使孩子感到有话可说。其次,还要善于启迪孩子的悟性,让孩子真实地感悟自然、感悟社会、感悟人生、感悟文学、感悟艺术、感悟现代科技,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情感和灵性,让生活成为他们作文的内容,让作文成为他们生活的载体。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家长要指导孩子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新鲜感,带领孩子带着感情和想象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用探索的目光去分析身边的事物,唤起孩子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内心情感,诱发他们对写作对象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从而发现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家长要抓好孩子作文训练的这条"溪水",就必须要努力抓好生活中的这个"源泉"。这个"源泉"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去观察大自然是生活;让孩子接触社会,与各种人打交道是生活;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也是生活。家长要带领和指导孩子感受生活,把生活中作文训练的触角引伸到孩子心灵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孩子倾诉的欲望,那么,就会有"溪水"汩汩地、源源不断地从孩子的手指间流出。
孩子在写作文时,只要是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内容家长都可以鼓励孩子大写特写。阳光明媚可以写,春暖花开可以写,好人好事可以写,改革开放可以写。整个作文的过程,家长应该要积极参与同孩子的感情体验,做到感同身受,撞击出孩子作文的欲望。同时家长还要培养孩子学习作文的恒心、决心和信心,要让孩子认识到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长期地认真观察、认真训练、认真阅读、特别是经过反复地修改,不断克服困难,增强自身的耐挫力来逐渐提高的。